字好书
杂咏一百首·冯道

《杂咏一百首·冯道》

时间: 2025-05-02 04:52:23

诗句

坐阅数朝主,竟为何代人。

汉官敭历遍,更作虏师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2:23

原文展示:

坐阅数朝主,竟为何代人。
汉官敭历遍,更作虏师臣。

白话文翻译:

我坐在这里观看了好几任的君主,究竟是为了谁来治理国家呢?汉朝的官员们历任交替,结果又成了外族的臣子。

注释:

  • 坐阅:坐着观看,指静静地观察。
  • 数朝主:多位君主,这里指作者目睹了多位皇帝的更迭。
  • 为何代人:为了哪一代人,暗指统治者的权力与责任。
  • 汉官:汉朝的官员,象征着传统的士人阶层。
  • 敭历:指历任、经历,形容官员的变迁。
  • 虏师臣:外族的臣子,这里指服从外族统治的状态。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汉官”即指汉朝的官员,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古代士人常常以汉朝士人的理想作为标准,诗中暗示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景庄,号梦阮,宋代诗人,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外敌入侵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望,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忧虑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统治者的质疑。诗的开头“坐阅数朝主”,暗示了作者作为一个旁观者,目睹了多个朝代的更替,内心充满了对政治现状的无奈与失望。接下来的“竟为何代人”,不仅质疑了统治者的责任,也反映了对百姓未来的深切关怀。

诗中的“汉官敭历遍”表明了作者对历史的熟悉与对汉代官员理想的追忆,而“更作虏师臣”则是对现实的辛酸揭露,表明他对国家沦落为外族附庸的强烈不满。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使得全诗充满了沉重的历史感,也引发了读者对国家命运的思考。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展现了他高尚的情操和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坐阅数朝主:我静静地看着多位君主的统治,强调了时间的漫长。
    • 竟为何代人:质疑这些君主的治理到底是为了谁,反映出对统治者的责任感的怀疑。
    • 汉官敭历遍:历任的汉朝官员,表明历史的延续与传承。
    • 更作虏师臣:最终却沦为外族的臣子,表达出对现实的失望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汉朝理想与现实的对比,突出诗人的悲愤。
    • 象征:汉官象征着理想与传统,而“虏师臣”则象征着屈辱与失落。
  • 主题思想:全诗探讨了历史的变迁与国家命运的沉浮,表达了对统治者失职的控诉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 “朝主”:象征着权力与统治,反映出历史的变迁。
  • “汉官”:代表着士人阶层的理想与责任,充满历史的厚重感。
  • “虏师臣”:象征着屈辱与失落,表现出国家的悲惨现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坐阅数朝主”的意思是?
    A. 观看自己的主
    B. 观察多个君主
    C. 坐着不动

  2. 诗人对“汉官”的态度是?
    A. 崇拜
    B. 失望
    C. 忽视

  3. “虏师臣”所指的是?
    A. 外族的臣子
    B. 汉朝的士人
    C. 现任官员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与《冯道》:两者都表现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但杜甫的诗更强调个人的苦闷,而刘克庄则侧重于对历史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正月二十四日到梅山二首 挽董帅干二首 次韵史芝田来访 代天宁寺僧可举赠梓人善斲歌 闻樊桂卿初归自镜湖寄之 次韵吴竹修发慈云 送阮子俊归池阳 次韵邑宰徐何谦道中咏风雨中闻藕花香 西江月(寿季父吉甫六十) 送儿沆赴昌国学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回植 怒目横眉 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牡丹虽好,终须绿叶扶持 釆字旁的字 刀枪剑戟 讲武城 舟字旁的字 忏舌 面字旁的字 雨字头的字 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酤坊 鸟字旁的字 自作门户 尸位病民 容身之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