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两苏公讲筵唱和四首

《次韵两苏公讲筵唱和四首》

时间: 2025-04-30 18:51:56

诗句

金玉谁人咏德音,太平无象属人心。

日高初散露门讲,天上五云宫殿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1:56

原文展示:

金玉谁人咏德音,太平无象属人心。日高初散露门讲,天上五云宫殿深。

白话文翻译:

谁能歌颂金玉般的美德和声望,太平盛世的无形象征归根结底在于人们的内心。阳光高照,初散晨露,露天讲坛上的讲述刚刚开始,天上的五云如同宫殿般深邃。

注释:

  • 金玉:指金银珠宝,象征财富与美德。
  • 德音:美德的音声,这里指对美德的歌颂。
  • 太平无象:太平盛世没有明显的形象或标志。
  • 属人心:归结于人心,人们内心的态度和信仰。
  • 日高初散:太阳升高,露水逐渐蒸发。
  • 露门讲:露天的讲坛,指在户外进行的讲演或讨论。
  • 五云:指天上的云彩,象征高远与神秘。

典故解析:

  • 五云:古代文人常用云彩来象征高洁、隐逸的境界,云彩的深邃与美丽暗示着理想与追求,符合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晁补之(1056-1128),字士俊,号阮亭,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及政治家,擅长山水诗和词作。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太平盛世。诗人通过讲坛的场景,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和人心向善的期待与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和深邃的思想主题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诗中对美德的歌颂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人心的层面,强调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开篇以“金玉”引出美德的声音,暗示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继而提出“太平无象”,说明真正的太平盛世并不是外在的浮华,而是人们内心的安宁和信念。接着描绘了日高初散的场景,象征着希望的开始,讲坛的设立则是知识与思想传播的象征。最后“天上五云宫殿深”既表现出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也隐喻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整首诗从个人到社会,从现实到理想,层层深入,构成了一个完美和谐的思想体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金玉谁人咏德音:引入主题,询问谁能歌颂美德,表明美德的稀缺。
    • 太平无象属人心:强调太平盛世的真正来源在于人心,揭示内心的修养与社会的和谐。
    • 日高初散露门讲: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象征着新的开始,讲坛的设立象征着学习与交流。
    • 天上五云宫殿深:通过云彩的意象,表现出理想的深邃与美好,暗示人们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金玉比喻美德,五云比喻理想。
    • 对仗:诗句中有明显的对仗结构,使得语言更加工整。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美德与内心修养的重要性,强调太平盛世的真正内涵是人们的心灵状态。

意象分析:

  • 金玉:象征财富与美德,隐喻世俗与精神的关系。
  • 日高:象征光明与新的开始。
  • 五云:象征理想与追求的境界,寓意深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玉”主要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德
    C. 知识
    D. 权力

  2. “太平无象”强调的是: A. 外在的繁华
    B. 内心的安宁
    C. 自然的和谐
    D. 人民的富裕

  3. 诗中“日高初散露门讲”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学习的开始
    B. 生活的美好
    C. 自然的变化
    D. 社会的繁荣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同样表达对理想与人生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对比:

  • 与李白《将进酒》对比:李白侧重于豪情壮志,而晁补之更关注内心的修养与社会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曲鉴赏》

相关查询

送裴侍御赴 送楚丘曲少府赴官 相和歌辞。长门怨 陪封大夫宴瀚海亭纳凉(得时字) 秋思 逢入京使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北庭作 沣头送蒋侯 送张郎中赴陇右觐省卿公(时张卿公亦充节度留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郄的词语有哪些 日异月更 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市民文学 黍字旁的字 焕扬 文字旁的字 枕山襟海 不成体统 圣经贤传 博闻多识 高字旁的字 米字旁的字 马字旁的字 制节 包含筵的词语有哪些 骄结尾的成语 藏怒宿怨 金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