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3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36:03
园中时蔬尽皆锄,
理唯秋兰数本委而不顾。
彼虽一物有足悲者,
遂赋二章,其一。
场藿已成岁,
园葵亦向阳。
兰时独不偶,
露节渐无芳。
旨异菁为蓄,
甘非蔗有浆。
人多利一饱,
谁复惜馨香。
在园子里,时令的蔬菜都已被锄掉,
唯有几株秋兰无人照看。
虽然它们是一种植物,但却显得格外悲伤,
因此我写下了这两首诗的第一首。
田间的菜藿已经成熟,
园中的葵花也向阳生长。
唯独兰花的时节显得孤独,
露水渐渐消散,芳香也随之减弱。
兰的滋味不同于菁(香草),
甘甜也不是像甘蔗那样有汁液。
人们往往只追求口腹之欲,
谁还会去珍惜那幽香呢?
作者介绍: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号平子,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律诗,官至宰相。他的作品常蕴含深刻的哲理与自然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张九龄晚年,正值他对人生、自然的深思时刻。诗人通过对园中植物的观察,表达了对被人忽视的美好事物的惋惜,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物质追求的普遍现象。
这首诗通过对园中植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思考。在一个丰收的季节,菜藿和葵花的生长象征着世俗的繁荣与人们对物质的追逐,而独自生长的秋兰则显得孤独与无奈。诗人在对比中,揭示了人们的冷漠与对美好事物的忽视。秋兰的香气虽然微弱,却是自然的馈赠,象征着一种不被重视的高洁与纯真。
诗中的“人多利一饱,谁复惜馨香”更是点明了主题,强调了人们在追求物质享乐时,常常忽略了生活中的细腻与美好。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也映射了人心的冷漠与世态的炎凉。整首诗在平淡的字句中蕴藏着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园中植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被忽视的美好事物的惋惜,反映了人们对物质追求的冷漠和对精神享受的忽视,强调了珍惜生命中微小而美好的事物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张九龄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诗中“人多利一饱,谁复惜馨香”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物质的追求
b) 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c) 对世态的冷漠
“兰时独不偶”中的“兰”指的是什么植物?
a) 菜藿
b) 向日葵
c) 兰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