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张九龄

张九龄

时间: 2025-04-25 01:56:18

作者简介

〔唐代〕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成就

诗歌  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七岁知属文,有文名,张说称他“后出词人之冠”。有诗《感遇》12首,名列《唐诗三百首》第一首,和陈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并论,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联,更是他高洁情操的写照。另外,张九龄的五言律诗情致深婉,如:《望月怀远》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唱绝千古。

主要事迹

  张九龄出生于官宦世家。少聪慧能文,弱冠参加科举考试获中进士,为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又登“道侔伊吕”制科,为左拾遗。他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后因与主政者不合,一度辞官返回家乡。期间,主持修筑梅关古道上的大庾岭驿道,保障了南北交通要道的畅通。唐开元六年(718)返回京城,宰相张说重其文才,称为“后出词人之冠”。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及张说罢相,因受权力斗争风波的牵连而被调往外地任官。开元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由于他才学超群,风度亦甚佳,因而颇受玄宗的赞赏。开元二十一年,被任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主理朝政。他建议于河南屯田,引水种稻,遂兼河南稻田使。  其时,唐朝处在全盛时期 ,但却又隐伏着种种社会危机。张九龄针对社会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从政之道,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以德才兼备之士任为地方官吏。他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  在主理朝政时敢于直言向皇帝进谏,多次规劝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纲。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欲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时,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九龄叱退使者,及时据理力争,从而平息了宫廷内乱稳定了政局。而对安禄山、李林甫等奸佞所为,张九龄更痛斥其非,并竭力挫败其阴谋。  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圭为相,以朔方(今宁夏灵武南)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都反对,玄宗不悦,唐玄宗被李林甫的谗言所惑,玄宗遂于开元二十四年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罢相后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坐“举非其人”,贬为荆州长史。  开元二十八年(740),张九龄因病在韶州曲江逝世。  初,安禄山讨奚、契丹,战败,被执送京师。九龄主张按军法处以极刑,玄宗不从。  开元二十四年(736),安禄山任平卢将军,在讨伐契丹时失利,张守珪奏请朝廷斩首。此前安禄山入朝奏事,宰相张九龄对侍中裴光庭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这次作战失利,他遂提笔批示奏文说:“穰苴出军,必斩庄贾;孙武行令,亦斩宫嫔。守珪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唐玄宗不明华夷之辨,看了批文后说:“卿岂以王夷甫识石勒,便臆断禄山难制耶?”终未准奏。  之前,安禄山曾入京朝见,拜见过时任宰相的张九龄。张九龄颇有识人之道,明察秋毫,看出安禄山是奸诈之徒,断定日后此人必会作乱。此次适逢安禄山干犯军法,被押送京城,奏请朝廷判决。张九龄毫不犹豫在奏文上批示,为严肃军纪,将安禄山斩首。可惜,唐玄宗没有最终批准,却为示皇恩,将安禄山释放。最终安禄山反叛,重演了西晋末年,羯族石勒反晋乱华的一幕。  在他死后不久,曾被其断言“必反”的安禄山果然掀起了“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唐玄宗奔蜀,因追思张九龄的卓见而痛悔不已,遣使至曲江祭九龄。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纪念建筑

张九龄墓  张九龄墓, 位于韶关市北郊罗源洞山麓。张九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丞相,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春,回乡扫墓,因病逝世于其家中,享年63岁,被谥为“文献公”。开元东南方二十九年葬。  张九龄家族墓地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地前面是张文献公祠,祠堂后山约120米处是张九龄及其妻卢氏、弟张九皋、九章的墓冢,是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唐代大墓。张九龄为砖室结构,坐北面南,平面呈“古”字形,分墓室、甬道、耳室三部分。墓室为主体建筑,成四角攒尖式顶,长7.98米,宽4.8米,高5.35米,四壁及甬道均有侍女蟠桃园等壁画,是广东境内最早出土的、绝无仅有的唐代壁画。墓前神道原有石座像分立于两旁,今有唐岭南节度使、著名书法家徐浩撰写的《神道碑》和杜甫作诗的《故右仆射相国张九公龄诗碑》。墓下有飨堂。今飨堂内还保存著明清以来的碑刻。1960年7月,经文物管事委员会愈墓。  韶关曲江市马坝镇狮子岩风景区内有张九龄纪念馆。

相关作品

【 晨出郡舍林下 】 晨兴步北林,萧散一开襟。复见林上月,娟娟... 详情

【 感遇·江南有丹橘 】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 详情

【 晚憩王少府东阁 】 披轩肆流览,云壑见深重。空水秋弥净,林烟... 详情

【 林亭寓言 】 林居逢岁晏,遇物使情多。蘅茝不时与,芬荣... 详情

【 敕赐宁王池宴 】 贤王有池馆,明主赐春游。淑气林间发,恩光... 详情

【 浈阳峡 】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水暗先秋冷,山晴... 详情

【 送宛句赵少府 】 解巾行作吏,尊酒谢离居。修竹含清景,华池... 详情

【 初发道中赠王司马兼寄诸公 】 昔岁尝陈力,中年退屏居。承颜方弄鸟,放性... 详情

【 春江晚景 】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逢此,春心... 详情

【 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 】 魏武中流处,轩皇问道回。长堤春树发,高掌... 详情

【 将发还乡示诸弟 】 岁阳亦颓止,林意日萧摵。云胡当此时,缅迈... 详情

【 题画山水障 】 心累犹不尽,果为物外牵。偶因耳目好,复假... 详情

【 巡属县道中作 】 春令夙所奉,驾言遵此行。途中却郡掾,林下... 详情

【 感遇十二首 其四 】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 详情

【 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 】 迢递终南顶,朝朝阊阖前。朅来青绮外,高在... 详情

【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 详情

【 奉和圣制过王濬墓 】 汉王思钜鹿,晋将在弘农。入蜀举长算,平吴... 详情

【 恩赐乐游园宴应制 】 宝筵延厚命,供帐序群公。形胜宜春接,威仪... 详情

【 奉和圣制经河上公庙 】 昔者河边叟,谁知隐与仙。姓名终不识,章句... 详情

【 奉和圣制同二相南出雀鼠谷 】 设险诸侯地,承平圣主巡。东君朝二月,南旆... 详情

相关查询

重过张氏园林 伏枕 晚眺 寒食旅怀 晚过西湖 晓起 除夕示儿元炳兼忆元煇诸儿 送樊侍御之金陵 杨以时复游郡下 夏夜独坐披襟当风颇有秋意赋此寄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会徽 包含彝的词语有哪些 飞珠溅玉 风字旁的字 冲龙玉 眉来语去 乙字旁的字 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众口同声 大字旁的字 大饼 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梅坞 豕字旁的字 尺蠖之屈 采字头的字 诗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