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0:3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0:39:36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江南地区有红橘,经过严冬依然保持绿色的树林。
难道是因为这里的气候温暖,心里却自有一种寒冷的感觉。
这些橘子可以用来款待来访的贵客,但却怎么也无法接近。
命运只在于所遇,循环的事情无法去寻求。
只是空谈桃李树,这棵树怎么会没有荫凉。
作者介绍: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容,号少诚,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在唐朝担任过多种官职,以清廉正直著称。张九龄的诗歌风格典雅,气韵生动,常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中期,正值政治动荡和个人命运变化的时期。诗人可能因仕途不顺而感到失落,因此在诗中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内心的孤独感。
这首《感遇十二首 其三》通过描写江南的橘树,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以“江南有丹橘”引入,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橘树经受住了冬天的考验,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然而,随着诗意的展开,诗人却将这种生机与内心的孤独相对比,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无奈。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一句,既是对自然的观察,也是对自我情感的反思。诗人在温暖的环境中感受到寒冷,说明外在的繁荣无法掩盖内心的孤独和失落。接着,诗人提到“可以荐嘉客”,表明他希望能与人分享自己的收获,但又感到“奈何阻重深”,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阻隔使得他的愿望难以实现。
最后两句“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接受,强调了人生的不可预知和无常。整首诗在表面上是对自然的赞美,实际上却蕴藏着对命运的深刻思考和人生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江南橘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命运的感慨,同时流露出对人际关系的无奈与孤独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丹橘”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橘子
B. 绿色的苹果
C. 白色的梨
诗人如何看待命运?
A. 可以掌控
B. 只能接受
C. 不在意
“岂伊地气暖”意指什么?
A. 生活富裕
B. 内心寒冷
C. 友谊深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