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孤山

《孤山》

时间: 2025-05-10 08:49:38

诗句

日薄城烟湖面红,胜游常恨隔崇墉。

不如纵棹绝湖去,却听孤山打暮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49:38

原文展示:

孤山 张嵲 〔宋代〕 日薄城烟湖面红,胜游常恨隔崇墉。 不如纵棹绝湖去,却听孤山打暮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太阳渐渐西沉,城中的炊烟与湖面的霞光相映成红,我常常因为城墙的阻隔而遗憾不能尽兴游玩。不如放下船桨,横渡湖面,去聆听孤山上傍晚的钟声。

注释:

  • 日薄:太阳渐渐西沉。
  • 城烟:城中的炊烟。
  • 湖面红:湖面被晚霞映红。
  • 胜游:尽兴的游玩。
  • 崇墉:高大的城墙。
  • 纵棹:放下船桨,指乘船。
  • 绝湖:横渡湖面。
  • 孤山:杭州西湖中的一座小山。
  • 打暮钟:傍晚敲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南宋诗人,与陆游、杨万里等并称“南宋四大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创作于他在杭州任职期间,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尘世束缚的厌倦。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张嵲在杭州任职期间,对西湖美景的向往和对尘世束缚的厌倦之情。通过描绘日暮时分的湖面景色和孤山的钟声,表达了对自然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日暮时分的湖面景色和孤山的钟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渴望。首句“日薄城烟湖面红”,以夕阳下的湖面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次句“胜游常恨隔崇墉”,表达了诗人因城墙的阻隔而不能尽兴游玩的遗憾。后两句“不如纵棹绝湖去,却听孤山打暮钟”,则展现了诗人放下尘世束缚,向往自然宁静生活的决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尘世束缚的厌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薄城烟湖面红”:描绘了夕阳下的湖面景色,城中的炊烟与湖面的霞光相映成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2. “胜游常恨隔崇墉”:表达了诗人因城墙的阻隔而不能尽兴游玩的遗憾,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3. “不如纵棹绝湖去”:展现了诗人放下尘世束缚,向往自然宁静生活的决心。
  4. “却听孤山打暮钟”:通过孤山的钟声,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湖面红”比喻湖面被晚霞映红,形象生动。
  • 拟人:“打暮钟”赋予孤山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束缚的厌倦。通过描绘日暮时分的湖面景色和孤山的钟声,诗人展现了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薄:太阳渐渐西沉,象征时间的流逝。
  • 城烟:城中的炊烟,象征尘世的喧嚣。
  • 湖面红:湖面被晚霞映红,象征自然的美景。
  • 孤山:杭州西湖中的一座小山,象征宁静和远离尘世。
  • 打暮钟:傍晚敲钟,象征宁静和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崇墉”指的是什么? A. 高山 B. 城墙 C. 湖泊 D. 森林
  2. 诗中的“孤山”位于哪里? A. 杭州 B. 苏州 C. 南京 D. 北京
  3. 诗中的“打暮钟”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战争的警报 C. 喜庆的节日 D. 商业的繁荣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西湖美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杨万里《小池》: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嵲《孤山》与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都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但张嵲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苏轼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西湖梦寻》:详细介绍了西湖的历史和文化,有助于理解张嵲诗中的西湖意象。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晚晴 登白帝城二首 其二 寄谦上人 晨起登寺阁前山为雾覆微露山麓宛如平远偶书 挽张全真诗二首 其一 邹德久挽词二首 其二 金州行衙二首 听微水有感四首 其三 送赵郎二首 其二 欲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廾字旁的字 穷理尽妙 巳字旁的字 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市无二价 龛乱 幺帮信 攀龙附凤 洗耳投渊 二十四时 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公罔 女字旁的字 车怠马烦 足字旁的字 令出惟行 士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