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

《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

时间: 2025-05-06 17:51:13

诗句

茗椀难加酒椀醇,暂时扶起藉糟人。

何须忍垢不濯足,苦学梁州阴子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51:13

原文展示:

《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

茗椀难加酒椀醇,暂时扶起藉糟人。
何须忍垢不濯足,苦学梁州阴子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茶杯的滋味怎能比得上酒杯的醇厚?我暂时扶起那些沉醉于酒糟中的人。何必忍受污垢而不洗脚呢?我不惜苦心学习梁州的阴子春。

注释:

  • 茗椀:茶碗,盛茶的器皿。
  • 酒椀:酒碗,盛酒的器皿。
  • 藉糟人:指的是沉醉于酒糟的人。
  • 忍垢:忍受污垢。
  • 濯足:洗脚。
  • 苦学:辛苦学习。
  • 梁州阴子春:指的是梁州的一种茶,名字中有“阴子春”的字样。

典故解析:

  • 梁州阴子春:阴子春是茶的一种,源于古代的茶文化,意在强调茶与酒的不同。
  • 酒糟:古代常用酒糟来形容醉酒之人,借此表达人们对饮酒文化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他是苏轼的亲密朋友,擅长诗词和书法,风格独特,尤其以清新隽永的语言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黄庭坚与王充道的交往中,反映了他对饮茶与饮酒文化的思考,借此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这首《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通过茶与酒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茶和酒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分别象征着清新与醇厚。诗中“茗椀难加酒椀醇”一句,直接表明了茶与酒的不同,表达了对酒的偏爱和对茶的审慎态度。接着,作者提到“暂时扶起藉糟人”,隐喻那些沉迷于享乐而忘却生活本质的人,表现出一种对饮酒文化的讽刺和反思。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一种自我反省的态度,作者问道:“何须忍垢不濯足”,表示对待生活应保持一份清明与洁净,而不是如同醉酒之人般沉迷于糟粕之中。最后通过“苦学梁州阴子春”,强调了学习和追求的意义,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文化的执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茗椀难加酒椀醇”:茶的滋味难以与酒的醇厚相比,表达对酒的喜爱。
    • “暂时扶起藉糟人”:扶起醉酒之人,暗示对沉迷酒糟的人的同情或无奈。
    • “何须忍垢不濯足”:不必忍受污垢而不去洗脚,象征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 “苦学梁州阴子春”:努力学习梁州的茶文化,展现对知识的渴求与追求。
  • 修辞手法

    • 对比:茶与酒的对比,表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强调生活的选择与追求。
    • 隐喻:用“藉糟人”隐喻沉迷享乐的人。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饮酒与饮茶文化的思考,强调了人生的选择、追求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象征清淡、宁静、修身。
  • :象征享乐、放纵、沉醉。
  • 污垢:象征不洁、不健康的生活态度。
  • :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茗椀”指什么?

    • A. 酒碗
    • B. 茶碗
    • C. 水碗
  2. 诗中提到的“藉糟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 A. 喜欢喝茶的人
    • B. 沉迷于酒的人
    • C. 喝水的人
  3. “何须忍垢不濯足”这句诗表达了什么?

    • A. 应该忍受污垢
    • B. 不必忍受污垢
    • C. 只关注外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与黄庭坚的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通过对饮食或生活的思考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但杜甫的作品更显忧愁与思念,而黄庭坚则多了一份自省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茶文化史》
  • 《黄庭坚研究》

相关查询

减字浣溪沙(十五之十) 南乡子(二之一) 忆仙姿/如梦令 重送 秋江晚望 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 江夏寓兴二首之一 定情曲(春愁) 送鄂州刑狱掾王懋元功罢官还海陵兼简金陵和 寄别僧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掠脂斡肉 隹字旁的字 半农半牧区 立刀旁的字 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亠字旁的字 死狗 包含憨的词语有哪些 汹涌淜湃 茂苑 戈字旁的字 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顺天从人 靑字旁的字 煤赭 百约百叛 寡恩薄义 满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