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4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41:11
明到衡山与洞庭,
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
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
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
贾谊何须吊屈平。
当我明日到达衡山与洞庭时,
如果是听着秋月下猿声,那该多好。
愁苦地看着北边的渚水,三湘遥远,
不喜欢南风轻轻地吹过。
青草在瘴气中渡过夏天,
白头苍苍的人在浪里出没湓城。
长沙的才子不会久留,
贾谊又何必为屈原感到忧伤呢?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辋川居士,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他的诗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脱俗,注重意境。
《送杨少府贬郴州》是王维为朋友杨少府写的送别诗。杨少府因政治原因被贬至郴州,王维对此感到惋惜,表达了对朋友命运的同情与对政治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王维独特的艺术风格。开篇的“明到衡山与洞庭”,不仅引出了地理背景,也为后文的情感铺垫。衡山与洞庭湖的自然美景与猿声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
接着,诗人通过“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表达了对朋友远行的忧虑与对时局的反感。北渚、三湘的遥远象征着友人的离去,而南风“五两轻”的说法,则暗示着对政治环境的失望和对命运的控诉。
在后两联中,诗人以“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的景象,描绘了长沙一带的自然环境与人事的更迭,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无奈。最后两句提到贾谊与屈原,使这首诗升华到历史的层面,表达了对才子困境的惋惜以及对历史上许多有才之人遭遇不公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关切,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体现了王维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传达了王维对友人的关切,以及对政治现实的不满与对历史的思考,表现出对才子命运的同情,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
诗人在诗中提到的两个历史人物是谁?
a) 李白和杜甫
b) 贾谊和屈原
c) 韩愈和白居易
答案:b
“明到衡山与洞庭”中的“明”指的是什么时候?
a) 晚上
b) 明天
c) 现在
答案:b
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惋惜?
a) 自然景色
b) 友人的离去与才子的命运
c) 诗词的流传
答案:b
对比王维的《送杨少府贬郴州》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者均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与离别之情,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历史的思考,而王勃则更为直接,情感更为激烈。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的才华及对人生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