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06:44
建隆以来论人物,得士与古相低昂。
人才历数仁祖世,后生嵬琐无复望。
老成寂莫典刑在,杜公玉立映班行。
少时学问圣贤说,松柏岁寒观老节。
得官乌府不须臾,正色空闻动帷闼。
铄金众口未必然,天与名城慰萧屑。
王师顷缚山西酋,朝廷却怀西顾忧。
凉州旄钺何足恃,岐陇须公勤传邮。
平生经国有雅意,乘流得坎惟所值。
作官施设要近民,金马严徐等儿戏。
诏书宽大人乐生,吏安为弛威不行。
金城那可无粟守,尧舜与民宁并耕。
茶盐资国何必古,俗儒徇名不知务。
精神折冲在本强,要以雍容在苍遽。
知无不为公自期,岂弟君子神所私。
秦山渭水照车马,属城列县观威仪。
此行属任良不恶,金鱼新佩明光墀。
谁言直谏居内少,淮南盗铸烦抚绥。
时平王度日金玉,岁晚汲公还见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06:44
建隆以来论人物,得士与古相低昂。
人才历数仁祖世,后生嵬琐无复望。
老成寂莫典刑在,杜公玉立映班行。
少时学问圣贤说,松柏岁寒观老节。
得官乌府不须臾,正色空闻动帷闼。
铄金众口未必然,天与名城慰萧屑。
王师顷缚山西酋,朝廷却怀西顾忧。
凉州旄钺何足恃,岐陇须公勤传邮。
平生经国有雅意,乘流得坎惟所值。
作官施设要近民,金马严徐等儿戏。
诏书宽大人乐生,吏安为弛威不行。
金城那可无粟守,尧舜与民宁并耕。
茶盐资国何必古,俗儒徇名不知务。
精神折冲在本强,要以雍容在苍遽。
知无不为公自期,岂弟君子神所私。
秦山渭水照车马,属城列县观威仪。
此行属任良不恶,金鱼新佩明光墀。
谁言直谏居内少,淮南盗铸烦抚绥。
时平王度日金玉,岁晚汲公还见思。
自建隆年间开始论人才,士人地位与古代相比有高有低。
人才经过仁祖的时代,后来的年轻人再无希望。
老成持重,典章法令依旧在,杜公如玉般屹立于班列之中。
年轻时学问受教于圣贤,松柏经历寒冬见老节。
做官在乌府不久停留,正色威严空闻于帷幔之内。
人们的口碑并不一定真实,天赐名城仅是宽慰萧索。
王师刚刚缚住山西的酋长,朝廷却忧虑西部的情况。
凉州的旄钺何足依赖,岐陇地区需要公勤传递消息。
平生经国有雅志,任凭流行得以沉浮皆看价值。
做官施政要接近民众,金马严徐不过儿戏而已。
诏书宽厚使人乐生,官吏安能因而宽松威权。
金城怎能不囤积粮食,尧舜时代与民共享耕作。
茶盐之资何必追溯古代,俗儒只知徇名而不知务实。
精神折冲本身强大,务必以容态和气于苍莽。
知无不为公自期,岂是弟君子之私。
秦山渭水照耀车马,属城列县观其威仪。
此次出行不怕任良之责,金鱼新佩照亮明光之阶。
谁说直谏之人少在内,淮南的盗贼铸造烦恼抚慰。
时平王度日金玉,岁末汲公依然心有所思。
晁补之(约1050-1120),字允和,号惭愧,宋代文学家,以诗、词、文著称。其作品常关注社会民生,强调理想与现实的结合。
此诗作于晁补之送外舅出行之际,表达了对人才的思考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德行的重视。
《送外舅杜侍御使陕西自徐州移作》展现了晁补之对人才的深刻思考和对政治形势的敏锐观察。诗中通过对比古今、德才与士人地位,表达了对当时年轻人前途的担忧。而杜公的形象则是对理想官员的赞美,代表着坚守原则和为民服务的精神。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政治理想。诗中反复提到的“公”字,强调了为公之心和公正之德的必要性,传达出作者对仕途和社会的深切期望。
诗中提到的“金城”和“茶盐”,不仅是对物质的关注,也是对民生的关怀,体现了作者希望通过良好的治理来安定民心、繁荣国家的愿望。整首诗在情感上展现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给人以深思。
(以下句子依此类推,逐句解析。)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才的重视及对理想政治的追求,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对官员德行的期待。
诗中提到的“松柏”象征什么?
诗人对年轻人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