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5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59:28
船头勾曲洪涛外,
船尾长芦白雾中。
千里山容初上日,
一江帆影尽乘风。
船头在波涛汹涌的水面上勾勒出曲线,船尾则隐没在白色的雾气中。远处的山峦在初升的阳光下显露出轮廓,一道帆影在江面上尽情乘风而行。
此诗没有直接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船行江河的悠然自得,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晁补之(约1050—1110),字道韫,号归隐,晚号清白山人,南宋时期诗人、词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独特的视角著称。他生于乱世,后隐居于山水之间,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
《晚发长芦》创作于诗人一次航行的途中,表现了他在自然景色中感受到的惬意与自由。此时的社会环境动荡,诗人通过描写宁静的江河山水,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晚发长芦》是一首描写航行的诗,作者通过精妙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诗的开头,船头在波涛外勾曲,船尾长芦隐没在白雾中,生动地展示了船只在水面上行驶的姿态,似乎让人感受到那种摇曳不定的感觉。接着,千里山容在日出时分逐渐显现,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最后“一江帆影尽乘风”则表现了航行的畅快与自由,传达出一种征服自然的豪情。
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意象丰富,既有视觉的美感,又有情感的深度。诗中通过船只的行驶,隐喻人生的旅程,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天、江、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幅美丽的水乡画卷之中。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动荡社会中追求内心宁静的心境。
诗中“船头勾曲”是指什么?
“千里山容初上日”中“初上日”指的是什么现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可以将《晚发长芦》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对比。两者均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李白更强调个人的豪情壮志,而晁补之则更突出宁静与自由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