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2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22:48
《玉烛新》
墙根新雪后,乍偃蹇寒梢,琲珠匀就。
故烧绛蜡,循阶看讶许春光先漏。
佳人插髻,每顿著犀梳相候。
冲冻去亲拣高枝,霏香乱沾衣袖。
含章睡近雕檐,问点额妆成,更相思否。
翠蛾暗斗,轻盈处未比玉奴纤瘦。
江梅早秀,只赚得行人回首。
愁听取横管悲凉,黄昏自奏。
墙根的新雪刚落,微微低垂的寒枝上挂着晶莹的水珠。
点燃了红蜡烛,沿着台阶观看,惊讶于春光竟然早早漏出。
佳人梳妆打扮,时常用犀角梳子相候。
在寒冷中我挑选高枝,香气扑面而来,沾湿了衣袖。
含章(指美人)靠近雕刻的屋檐,问我额头的妆容是否已妆成,难道你还在思念我吗?
翠蛾(指美人的眉)暗中较量,轻盈的姿态,怎能比得上玉奴那样纤细。
江梅早已绽放,只让行人忍不住回头。
愁苦中听那横笛悲凉,黄昏时分自我奏响。
“江梅”意指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常在寒冬中独自绽放,代表了作者对爱情的坚定追求。此外,诗中提到的“玉奴”是古代美人的代称,强调了佳人的纤细与美丽。
汪东,清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
《玉烛新》是在春季初临之际写成,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梅花与佳人的形象,表达了对生命、爱情和春天的渴望。
《玉烛新》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古诗,诗人在描绘美丽景色的同时,融入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对生命的感慨。开篇以“新雪”与“寒梢”对比,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表现出春天的来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用“琲珠匀就”隐喻春雨的滋润,生机盎然。
佳人的形象在诗中反复出现,表现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她的妆容和轻盈的姿态,增添了诗的柔美与细腻。尤其是“翠蛾暗斗”,不仅展现了佳人的美丽,也暗示了爱情中的竞争与妒忌。
最后,诗人通过“愁听取横管悲凉,黄昏自奏”来结尾,表现了在黄昏时分,愁绪缠绕的情感。这一结尾不仅提升了诗的情感深度,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歌通过春天的景象和佳人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同时也反映了生命的复苏与美好。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景色与内心的情感,展现了清代诗人的艺术风格。
诗中“琲珠”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江梅”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汪东的《玉烛新》在情感上更为细腻,强调了春天与爱情的结合;而杜甫的《春望》则更聚焦于时局与人生的沉重感。两者在题材上虽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却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