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0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09:20
满江红 同恭士叔岱牧仲饮介子西湄草堂次公㦷壁间韵
水榭清幽,宿雨罢奔浑齐涨。凭眺处孤城剩垒,炮痕无恙。波静细延帘阁底,草香乱扑纱窗上。碧阴阴一阵嫩凉来,沙禽饷。篷六扇,烟中漾。箫一缕,潭边唱。况主人还有,吴羹法酿。但醉且寻茶叟灶,欲归径借溪翁杖。想此时纤月挂西湄,难于状。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优雅的水榭,宿雨过后,水面渐渐上涨。站在这里眺望,孤城的残垒依旧,炮痕仍然显眼。水波静静地延展在帘阁底下,草香纷纷扑向纱窗。阴云密布,一阵清凉的风吹来,沙禽在此嬉戏。窗户六扇轻摇,烟雾中飘荡。箫声悠扬,从潭边传来。更有主人亲自调制的吴羹,令人陶醉。想借着溪翁的杖,寻一处茶叟的灶,欲归的路恍若迷离。此时,纤月高挂在西湄,难以形容那种美妙的情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6-1700),字允中,号渭洲,晚号波澜,清代诗人,工于词,尤以词名著。他的诗词多描写自然山水与人情世态,风格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战争的反思。诗中蕴含了对美好自然景致的向往,和对历史遗迹的感慨。
此诗以“水榭清幽”开篇,营造出如诗如画的景象,画面宁静而优雅。诗人在宿雨之后的水边,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往昔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孤城剩垒”、“炮痕无恙”,这些都隐喻了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无常。接着,诗人描绘了草香扑面、波静帘延的场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清幽的环境中。尤其是“箫一缕,潭边唱”,更是将音乐和自然融为一体,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此外,诗中提到的“吴羹法酿”,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美食的享受,也象征着生活的惬意。最后,诗人以“想此时纤月挂西湄”作结,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与感慨,展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逐句解析:
水榭清幽,宿雨罢奔浑齐涨。
描绘了一个安静的水边环境,宿雨过后,水位上涨,环境幽静。
凭眺处孤城剩垒,炮痕无恙。
从水边眺望,看到孤零的城池遗迹,战争留下的痕迹依然清晰。
波静细延帘阁底,草香乱扑纱窗上。
水波静静地流淌在帘阁底下,草香扑面而来,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自然的气息。
碧阴阴一阵嫩凉来,沙禽饷。
阴云密布,突然一阵清凉的风吹来,沙鸟在水边嬉戏,增添了生动的气氛。
篷六扇,烟中漾。箫一缕,潭边唱。
六扇窗轻轻摇动,烟雾缭绕;箫声从潭边传来,音乐与自然的结合。
况主人还有,吴羹法酿。
主人亲自酿制的吴羹,代表对美食的享受,体现出生活的惬意。
但醉且寻茶叟灶,欲归径借溪翁杖。
沉醉于此,想要寻找茶叟的灶,想借用溪翁的杖回家,传达出对归属感的渴望。
想此时纤月挂西湄,难于状。
最后以月亮挂在西边的情景作结,难以用语言来形容那种美妙的感觉。
修辞手法:整首诗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自然景物更具生动性。比如“草香乱扑”,赋予了草香以动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历史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愁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水榭”意指什么?
A. 水边的亭台
B. 河流
C. 山峰
“孤城剩垒”中的“孤城”主要反映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伤感
C. 无聊
诗中提到的“吴羹”代表了什么?
A. 美食
B. 酒
C. 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陈维崧的这首诗更注重自然的清幽与人情的温暖,而李白则将更多的侧重点放在了酒与孤独的哲思上。两者均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方式各有不同,前者更具细腻,后者更显豪情。
以上内容涵盖了诗歌的原文、白话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及相关的学习材料,希望能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