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1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14:11
原文展示:
荒城懒出门常掩,春气欲归寒不敛。东邻咫尺犹不到,况乃傍溪潭石险。风光得暖才几日,不觉溪山碧于染。欣然与客到溪岸,衣帻不避尘泥点。谷花洲草各萌芽,高不迸生如刻剡。梅花开早今已满,若洗新妆竞妖脸。柳条前日尚憔悴,时节与催还荏苒。沙禽翅羽亦已好,争趁午暄浮翠潋。从今物物已可爱,有酒便醉情何慊。君厨山杏旧所识,速致百壶须灩灩。心知万事难刻画,惟有醉眠知不忝。预愁酩酊苦大热,已令洒屋铺风簟。
白话文翻译:
荒凉的城池我懒得出城门,春天即将离去,寒意却未消散。东边的邻居近在咫尺,我却未曾拜访,更何况溪边潭石险峻。春光回暖才几日,不知不觉中溪山已碧绿如染。我欣然带着客人来到溪边,衣帽不避尘泥。山谷中的花和洲上的草都开始发芽,高高的不迸裂,如同精心雕刻。梅花早早开放,如今已满树,仿佛洗净新妆,竞相展现妖娆。柳条前些日子还显得憔悴,随着时节的推移,也渐渐恢复生机。沙禽的翅羽也已丰满,争相在温暖的午后浮游于碧波之上。从今以后,万物都显得可爱,有酒便醉,情何慊。你厨房里的山杏我曾见过,快送来百壶美酒,须得酒香四溢。我深知万事难以描绘,唯有醉眠才能无愧于心。预感到酩酊大醉时会感到酷热难耐,已让人洒扫屋子,铺上凉席。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号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著称,诗作亦有佳篇。曾巩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酒的渴望。诗中通过对荒城、春气、梅花、柳条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变化和生机,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和对生活的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即将结束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的变化和生机。诗中“荒城懒出门常掩”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荒凉城池的疏离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随后的“春气欲归寒不敛”则进一步强化了春天的短暂和寒意的持续,形成了一种对比。诗中的梅花、柳条等意象,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最后,诗人通过对酒的渴望,表达了对生活的豁达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即将结束时的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酒的渴望。诗中展现了春天的变化和生机,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和对生活的态度。诗人通过对梅花、柳条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最后,诗人通过对酒的渴望,表达了对生活的豁达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荒城懒出门常掩”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荒凉城池的疏离感 B. 对春天的期待 C. 对酒的渴望 D.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中“梅花开早今已满,若洗新妆竞妖脸”一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有酒便醉情何慊”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消极避世 B. 豁达乐观 C. 忧国忧民 D. 沉溺享乐
诗中“心知万事难刻画,惟有醉眠知不忝”一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A. 对万事的无能为力 B. 对生活的豁达 C. 对自然的敏感 D. 对酒的渴望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