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郓州新堂

《郓州新堂》

时间: 2025-05-02 10:11:05

诗句

百尺丰堂汶水滨,鲁侯清燕此逡巡。

溪寒素砾偏宜月,壁莹黄金不受尘。

引客笙歌行处是,赏心花木四时新。

未应久作林泉生,天子今思旧学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11:05

原文展示

郓州新堂 曾巩 〔宋代〕

百尺丰堂汶水滨,鲁侯清燕此逡巡。 溪寒素砾偏宜月,壁莹黄金不受尘。 引客笙歌行处是,赏心花木四时新。 未应久作林泉生,天子今思旧学臣。

白话文翻译

在汶水边上,有一座高达百尺的宏伟堂屋,鲁侯在这里清雅地宴请宾客,悠然自得。 溪水清澈,白石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适宜,堂壁光亮如黄金,却不沾染尘埃。 这里常常有笙歌引客,赏心悦目的花木四季常新。 我不应该长久地隐居于山林泉石之间,因为天子现在正思念着像我这样的旧日学臣。

注释

  • 汶水:河流名,流经山东。
  • 鲁侯:指鲁国的君主,这里可能指代地方官员。
  • 清燕:清雅的宴会。
  • 逡巡:徘徊,悠然自得的样子。
  • 素砾:白色的石头。
  • 壁莹:墙壁光亮如玉。
  • 笙歌:指音乐和歌唱。
  • 赏心:令人心情愉悦。
  • 林泉:指隐居的地方。
  • 旧学臣:指曾巩自己,他曾是朝廷的学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巩在郓州(今山东郓城)任职时所作,描述了他在汶水边新建的堂屋,以及在此地的生活和感受。诗中透露出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学问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郓州新堂的景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清雅生活的向往。诗中“溪寒素砾偏宜月,壁莹黄金不受尘”一句,以月光下的白石和光亮的墙壁,形象地表达了堂屋的清幽和高洁。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不愿长久隐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对学问和政治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尺丰堂汶水滨:描绘了堂屋的高大和地理位置。
  2. 鲁侯清燕此逡巡:描述了在此地举行的清雅宴会。
  3. 溪寒素砾偏宜月:通过月光下的白石,表达了堂屋的清幽。
  4. 壁莹黄金不受尘:以光亮的墙壁比喻堂屋的高洁。
  5. 引客笙歌行处是:描述了堂屋常常有音乐和歌唱。
  6. 赏心花木四时新:表达了堂屋周围花木四季常新的美景。
  7. 未应久作林泉生:表达了诗人不愿长久隐居的愿望。
  8. 天子今思旧学臣: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壁莹黄金不受尘”,将墙壁比作黄金,形象地表达了其光亮和高洁。
  • 对仗:如“溪寒素砾偏宜月,壁莹黄金不受尘”,通过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和对学问、政治的执着追求,同时也透露出对朝廷的忠诚和对隐居生活的矛盾心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汶水:象征着诗人的生活环境。
  • 素砾:象征着清幽和高洁。
  • 黄金:象征着光亮和高贵。
  • 笙歌:象征着音乐和欢乐。
  • 花木:象征着自然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壁莹黄金不受尘”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2. 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 长久隐居 B. 得到朝廷重用 C. 远离政治 D. 放弃学问

答案: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政治的执着追求。

诗词对比

  • 曾巩的《郓州新堂》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和对学问的追求,而后者则更侧重于对政治的执着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宋八大家文集》:收录了曾巩的文集,有助于全面了解其文学成就。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梅图 题梁中砥诗书图 题尽扇骑驴踏雪 汤梅山为道士归吴还山赋一诗以饶 宿真元观 送周必明北上 送赵仲明还山东 送张德美北上 送悦心北上 送许希元尉德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纵体 斤字旁的字 娇騣 相门有相 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齐字旁的字 紫烟 金马玉堂 耳刀旁的字 玄妙观 輷輷殷殷 包含绵的成语 干字旁的字 鬲字旁的字 严献 寂寂悄悄 个人崇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