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3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31:41
沅湘春色还,风暖烟草绿。
古之伤心人,于此肠断续。
予非怀沙客,但美采菱曲。
所愿归东山,寸心于此足。
沅湘的春色重新回到了眼前,温暖的风吹拂,烟草茂盛而郁郁葱葱。古时那些伤心的人,在这儿不禁让人肝肠寸断。我并不是怀念沙的客人,只是欣赏那采菱的曲子。我的愿望是回到东山,心中对这一切已经感到满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因其个性豪放、才华横溢而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想象丰富著称,常表达对自由、自然和友情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白流亡时期,诗人寄情于春色,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深刻的孤独与怀旧之情。
这首诗以春天的沅湘为背景,描绘了温暖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纠葛。开篇“沅湘春色还,风暖烟草绿”,用清新的自然描写引入情境,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春日氛围,令人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活力与希望。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却逐渐揭示出内心的伤感与不安,提及“古之伤心人”,让人联想到古代那些因情感而痛苦的人,似乎暗示着自身的孤独与无奈。接着,诗人自述“予非怀沙客”,虽不愿意成为陶渊明那种世外高人的形象,但又渴望能回归到简单而美好的生活,向往东山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交织,表现了李白对生活的思索与对归属感的渴望。诗中既有对美好景象的欣赏,也有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体现了李白那种“酒酣耳热”的豪放与“长风破浪”的理想境界,生动而真实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与内心孤寂的矛盾心态,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反映出李白浪漫而又忧伤的个性特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沅湘春色描绘了怎样的自然景象?
诗人提到的“怀沙客”指的是谁?
诗中的“寸心于此足”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与陶渊明的作品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李白的诗更具豪放与个性,陶渊明则更显温和与内敛。李白在自然美中感受到的孤独与陶渊明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形成了鲜明对比,体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