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03: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03:28
丙戍秋兴八首次少陵韵
一叶琅玕陨密林,
起觇乾象夜昭森。
讹言竞说黄天立,
大域偏沦纣绝阴。
谁与生灵持旦气,
要从危难砺初心。
长明灯下观三世,
霜满江南十万砧。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琅玕树叶从茂密的森林中落下的景象,象征着秋天的来临。夜晚的自然景象显得清幽而神秘。人们议论纷纷,似乎在说黄天大帝的再立,而广阔的天地却陷入了如纣王时期那样的绝望。诗人思考着,谁能与生灵共持清晨的气息,决心在危难中磨砺初心。长明灯下,诗人观照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江南大地上霜降如雪,十万锤声响起,充满了忧愁与思考。
钱仲联(1865-1911),字廷璧,号敬庐,晚号山农,江苏人。钱仲联是近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擅长古典诗词,以其清新的风格和深刻的哲理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这首诗写于丙戍年(1916年),正值社会动荡、国事艰难之际。诗人在亲身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与动荡后,感受到时代的压迫与个人的无奈,因而作此诗以抒发心中忧虑和对未来的思考。
钱仲联的《丙戍秋兴八首次少陵韵》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开篇“一叶琅玕陨密林”,用一片落叶引出秋天的意象,仿佛在暗示着事物的衰败与生命的轮回。而“讹言竞说黄天立”,则表达了对社会动荡和谣言四起的无奈与愤慨,显示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
“谁与生灵持旦气,要从危难砺初心”一句,强调了在困境中保持初心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与对未来的希望。最后两句“长明灯下观三世,霜满江南十万砧”,通过对灯光和霜降的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隐含着对生命的思考与珍惜。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与传统诗词的韵味相结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一叶琅玕陨密林:
起觇乾象夜昭森:
讹言竞说黄天立:
大域偏沦纣绝阴:
谁与生灵持旦气:
要从危难砺初心:
长明灯下观三世:
霜满江南十万砧: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思考,强调了在困境中保持初心的重要性,表现了对生命的珍惜与对美好的向往。
诗中“琅玕”象征什么?
A. 美好与珍贵
B. 生命的脆弱
C. 历史的沉重
D. 社会的动荡
“谁与生灵持旦气”中“旦气”指的是什么?
A. 清晨的光明
B. 生命的希望
C. 未来的梦想
D. 夜晚的宁静
诗中提到的“长明灯”象征着什么?
A. 智慧与希望
B. 历史的悲伤
C. 自然的美丽
D. 人生的艰难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