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4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43:11
白云引策仗,苔径谁往还。
渐见松树偃,时闻鸟声闲。
豁然喧氛尽,独对万重山。
白云引导着我的马车,苔藓的小路上又有谁能来往?
渐渐地可以看到松树倾斜,时而听到鸟儿悠闲的鸣叫。
突然间,周围的喧闹都消失了,独自面对着万重的山峦。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白云”“松树”“鸟声”等意象常见于古代诗歌,代表自然的宁静和高远的境界。
作者介绍
刘迥,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山水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烂柯山四首》是刘迥在游览烂柯山时创作的,烂柯山因其奇特的山势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为许多文人墨客向往之地。诗人在此地写作,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世俗喧嚣的逃避。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开篇以“白云引策仗”引入,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出行感觉,仿佛置身于一幅清新的山水画卷中。接下来的“苔径谁往还”则引发思考,问道在这幽静的道路上,究竟还有谁能走来走去,隐含了对世事的疏离与淡泊。
“渐见松树偃,时闻鸟声闲”描绘了诗人逐渐深入自然的情状,松树的倾斜与鸟声的悠闲,展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象。这里的“渐见”与“时闻”让人感受到一种慢慢接近自然、融入自然的过程,诗人似乎在享受这一刻的宁静与美好。
最后的“豁然喧氛尽,独对万重山”更是点睛之笔,展现了诗人在山中独处的情景,周遭的喧闹仿佛被一瞬间的豁然所驱散,留下的则是无尽的山峦。此句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境界,令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宁静与安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喧嚣的超脱,传达了一种“隐逸”的思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苔径”指的是什么?
A. 一条繁忙的道路
B. 一条覆盖着苔藓的小路
C. 一条宽敞的大道
“豁然喧氛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A. 愤怒
B. 宁静
C. 忧伤
诗中提到的“松树偃”有什么象征意义?
A. 自然的生动
B. 人的孤独
C. 世俗的繁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