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5:09
我本山泽人,孤烟一轻蓑。
功名无骨相,雕琢伤天和。
未能遽免俗,尚尔同其波。
梧桐唤归梦,无奈秋声何。
我本是山泽间的人,独自一人,披着轻薄的蓑衣,远远地看到孤烟袅袅。
功名与我无缘,就像雕刻的石头,伤害了自然的和谐。
我未能迅速摆脱世俗的束缚,仍然同潮流起伏。
梧桐树唤醒了我归乡的梦,但无奈秋天的声音何时能停息?
蔡松年,金朝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生活,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作于庚申年闰月,诗人回到自颖(即自家乡),在新月之下,独自饮酒,感受到身世的孤独与归属的渴望。此时正值秋季,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现实的困境交织,形成了强烈的情感。
这首诗在意象上非常丰富,诗人以“山泽人”自称,展现出一种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生存状态。孤烟和轻蓑的描绘,不仅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也表现出诗人对当下生活的无奈与淡然。接下来的“功名无骨相,雕琢伤天和”,则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不屑,强调了内心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诗中“未能遽免俗,尚尔同其波”一句,透露出诗人虽有理想,但无奈于世俗的束缚,体现出一种无力感。最后“梧桐唤归梦,无奈秋声何”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借助秋声的凄凉,增强了孤独感,表达了对归属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人生的反思与对自然的热爱。它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普遍心理。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反思,展现了孤独、无奈与对归属的渴望。诗人在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之间的挣扎,使得全诗充满了深邃的哲理思考。
选择题:诗中“孤烟”最能代表诗人的什么情感?
填空题:诗中提到“梧桐”,它在中国文化中通常象征着__。
判断题:诗人对功名利禄持肯定态度。(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