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3:39
原文展示:
听鸣禽 张耒 〔宋代〕 流滞江边鬓已霜,又闻春鸟啅朝阳。 他时北去怀陈迹,寒竹疏梅黄土冈。
白话文翻译:
我滞留在江边,鬓发已经斑白如霜,又听到春天的鸟儿在朝阳中鸣叫。 将来北归时,我会怀念这里的旧迹,那寒竹和疏梅点缀的黄土冈。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此诗可能作于作者晚年,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归途的期待。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晚年,因某种原因滞留江边时所作。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归途的期待,以及对过去记忆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边滞留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归途的期待。首句“流滞江边鬓已霜”直接点出了作者的处境和心境,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沧桑。次句“又闻春鸟啅朝阳”则通过春天的鸟鸣和朝阳,带来一丝生机和希望。后两句“他时北去怀陈迹,寒竹疏梅黄土冈”则预想了将来北归时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记忆的怀念和对未来归途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归途的期待,以及对过去记忆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鬓已霜”比喻什么? A. 年老 B. 寒冷 C. 悲伤 D. 孤独
诗中“春鸟啅朝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无奈 B. 悲伤 C. 希望 D. 孤独
诗中“寒竹疏梅黄土冈”预想了什么情景? A. 北归时的情景 B. 江边的情景 C. 春天的情景 D. 冬天的情景
答案: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