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0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02:52
入山
作者: 刘因 〔元代〕
草露蛛丝晴日明,
乱虫秋意有先声。
屈盘未转坡陀尽,
苍翠忽从怀抱生。
一径峰回失南北,
两山云近异阴晴。
天公若会登临意,
可信伤心画得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的山间景象:草地上露珠闪烁,阳光明媚,四处虫鸣,仿佛秋天的气息已经来临。山路曲折,尚未转弯,山坡上已无尽头。苍翠的山林似乎从心中涌现出来。小径在山峰间弯曲,南北方向失去了踪影,两座山的云雾近在咫尺,却显得阴晴不定。如果天公能与我同登此山,或许我能将内心的忧伤画成美丽的景致。
刘因,元代诗人,字仲明,号梅溪,生于《元朝》。他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入山》创作于刘因游山时,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幻与人生的哲理,因而写下此诗。反映了元代社会动荡与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入山》是一首描绘山水自然景色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开篇以“草露蛛丝晴日明”引入,描绘出一个清晨的宁静,阳光洒在草地上,露珠如同珍珠般闪烁,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乱虫秋意有先声”则带出了秋天的气息,虫鸣声中透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
“屈盘未转坡陀尽,苍翠忽从怀抱生”中,诗人利用山的曲折和苍翠的树木,表现出自然的神秘和广阔。此时,诗人似乎失去了方向,山路的曲折使其迷失于南北,体现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迷茫。
最后两句“天公若会登临意,可信伤心画得成”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自然的力量抒发内心的忧伤,达到一种心灵的解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交融,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是一首值得深思的山水诗。
草露蛛丝晴日明:描绘了阳光明媚的景象,草地上的露水和蜘蛛网闪闪发光,展现出清晨的美丽。
乱虫秋意有先声:虫鸣声中带来了秋天的气息,提示了季节的变换。
屈盘未转坡陀尽:山路曲折,尚未转弯,暗示着前方的未知与探索。
苍翠忽从怀抱生:形容山林的苍翠仿佛从心中涌现,表现出自然之美的感动。
一径峰回失南北:小径在山峰间蜿蜒,方向感模糊,象征着人生的迷惘。
两山云近异阴晴:两座山的云层变化莫测,展现出自然的多变与神秘。
天公若会登临意:若老天能与我同登此山,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与渴望交流。
可信伤心画得成:希望能通过自然的景象抒发内心的忧伤,体现出诗人对艺术与情感的追求。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思考与情感,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生活的哲理性思考。
诗中提到的“草露蛛丝”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清晨的宁静
B. 秋天的萧瑟
C. 冬天的寒冷
“屈盘未转坡陀尽”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生的迷茫
C. 对爱情的思考
“天公若会登临意”中“天公”指的是什么?
A. 自然
B. 上天
C. 诗人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诗人在不同情境下对自然的不同感受与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