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入山

《入山》

时间: 2025-05-07 10:02:52

诗句

草露蛛丝晴日明,乱虫秋意有先声。

屈盘未转坡陀尽,苍翠忽从怀抱生。

一径峰回失南北,两山云近异阴晴。

天公若会登临意,可信伤心画得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02:52

原文展示

入山
作者: 刘因 〔元代〕

草露蛛丝晴日明,
乱虫秋意有先声。
屈盘未转坡陀尽,
苍翠忽从怀抱生。
一径峰回失南北,
两山云近异阴晴。
天公若会登临意,
可信伤心画得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的山间景象:草地上露珠闪烁,阳光明媚,四处虫鸣,仿佛秋天的气息已经来临。山路曲折,尚未转弯,山坡上已无尽头。苍翠的山林似乎从心中涌现出来。小径在山峰间弯曲,南北方向失去了踪影,两座山的云雾近在咫尺,却显得阴晴不定。如果天公能与我同登此山,或许我能将内心的忧伤画成美丽的景致。

注释

  • 草露:草上的露水。
  • 蛛丝:蜘蛛网,常用来形容细腻的景象。
  • 乱虫:形容多种虫子在鸣叫,带来秋天的气息。
  • 屈盘:指山路的曲折和盘旋。
  • 坡陀:山坡的尽头。
  • 苍翠:形容青翠的树木和山峦。
  • 一径:指一条小路。
  • 天公:指上天或老天爷。
  • 伤心:心中的忧伤或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因,元代诗人,字仲明,号梅溪,生于《元朝》。他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入山》创作于刘因游山时,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幻与人生的哲理,因而写下此诗。反映了元代社会动荡与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入山》是一首描绘山水自然景色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开篇以“草露蛛丝晴日明”引入,描绘出一个清晨的宁静,阳光洒在草地上,露珠如同珍珠般闪烁,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乱虫秋意有先声”则带出了秋天的气息,虫鸣声中透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

“屈盘未转坡陀尽,苍翠忽从怀抱生”中,诗人利用山的曲折和苍翠的树木,表现出自然的神秘和广阔。此时,诗人似乎失去了方向,山路的曲折使其迷失于南北,体现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迷茫。

最后两句“天公若会登临意,可信伤心画得成”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自然的力量抒发内心的忧伤,达到一种心灵的解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交融,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是一首值得深思的山水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草露蛛丝晴日明:描绘了阳光明媚的景象,草地上的露水和蜘蛛网闪闪发光,展现出清晨的美丽。

  2. 乱虫秋意有先声:虫鸣声中带来了秋天的气息,提示了季节的变换。

  3. 屈盘未转坡陀尽:山路曲折,尚未转弯,暗示着前方的未知与探索。

  4. 苍翠忽从怀抱生:形容山林的苍翠仿佛从心中涌现,表现出自然之美的感动。

  5. 一径峰回失南北:小径在山峰间蜿蜒,方向感模糊,象征着人生的迷惘。

  6. 两山云近异阴晴:两座山的云层变化莫测,展现出自然的多变与神秘。

  7. 天公若会登临意:若老天能与我同登此山,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与渴望交流。

  8. 可信伤心画得成:希望能通过自然的景象抒发内心的忧伤,体现出诗人对艺术与情感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草露蛛丝”比喻早晨的宁静与美丽。
  • 拟人:将天公拟人化,表现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对仗:如“晴日明”和“秋意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思考与情感,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生活的哲理性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露:象征清新与生机。
  • 蛛丝:象征细腻与灵动。
  • 苍翠:象征生命力与自然的壮丽。
  • 峰回:象征人生的曲折与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草露蛛丝”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清晨的宁静
    B. 秋天的萧瑟
    C. 冬天的寒冷

  2. “屈盘未转坡陀尽”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生的迷茫
    C. 对爱情的思考

  3. “天公若会登临意”中“天公”指的是什么?
    A. 自然
    B. 上天
    C. 诗人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答赵秀才》:王维的山水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思考。
  • 《登高》:杜甫的作品,体现了身处山水之间的情感与思考。

诗词对比

  • 《入山》与《山中送别》: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山中送别》更侧重于离别的情感,而《入山》则表现了对自然的沉思与感悟。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诗人在不同情境下对自然的不同感受与表达方式。

相关查询

台城路 十六夜无月泊荒港中凄凉特甚遥指金陵不远扣舷歌此 台城路 其一 台城路 九日北极阁登高 台城路 鹤亭翁约泛金陵后湖 台城路 涅槃楼 台城路 电镫 台城路 和山公见慰 台城路 蛇衣,端午翌日作 台城路 台城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刀字旁的字 磨砻淬励 旁观袖手 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打行 挑字眼儿 尸字头的字 黍字旁的字 膀大腰圆 六合时邕 枣核钉 潜渫 镸字旁的字 蜗角之争 昭揭 反文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