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8:04
一剪梅 渎川舟中听雨
作者: 易顺鼎 〔清代〕
画舫烟波听雨幽。
鹃梦红收。
鸥梦青浮。
江湖白了酒人头。
昨夜高楼。
今夜扁舟。
泪洒梅天不自由。
欢也如愁。
春也如秋。
尊前枨触少年游。
二十扬州。
三十苏州。
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上,画舫轻轻摇曳,听着雨声幽幽。
杜鹃的梦已将红花收尽,
海鸥的梦又在青空中飘浮。
江湖的白霜已在酒人头上落下。
昨夜我在高楼上,
今夜却在扁舟中漂泊。
泪水洒落在梅花的雨天里,令人倍感无奈。
欢笑也如愁苦,
春天也似秋天。
酒前的我,勾起了少年游荡的时光。
二十岁时在扬州,
三十岁时在苏州。
作者介绍:易顺鼎(约1640-1710),清代诗人,字子静,号穷山,浙江人。易顺鼎以其清新秀丽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中期,正值诗人心境变迁之时。诗中描绘的雨夜情景以及对往昔的追忆,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青春的怀念。
《一剪梅 渎川舟中听雨》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词,展现了诗人在舟中听雨时的孤独与思索。诗开篇以“画舫烟波”引入,画舫轻荡于烟波之间,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宁静的氛围。随着“鹃梦红收”、“鸥梦青浮”句子的展开,诗人将自然界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昨夜高楼,今夜扁舟”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境遇的变迁。而“泪洒梅天不自由”一句则是情感的高潮,泪水与梅雨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不羁。最后几句提到的“二十扬州,三十苏州”,则是对青春岁月的怀念,显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
整首词通过雨声、舟影、酒意等意象,构建出一个含蓄而深邃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易顺鼎诗歌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岁月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画舫烟波”中的“画舫”指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船
C. 一种花
诗中“泪洒梅天”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无奈与愁苦
C. 自由
诗人提到的二十岁与三十岁分别在哪两个地方?
A. 北京与上海
B. 扬州与苏州
C. 桂林与杭州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