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9:2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9:20:55
一剪梅四首 其三
赠我花梨木榻良。天以为棚,地以为床。栏干四面枣花匡。八尺龙须,柔软清凉。山路岑崎水路长。采自华阳,致自余杭。百年平半此中藏。一枕华倚,不费思量。
这首诗描述了一张用花梨木制成的优雅榻,仿佛是天为它搭建了棚子,地为它铺上了床。四周的栏干上装饰着枣花,宽八尺的龙须让人感到柔软清凉。诗人描绘了山路崎岖和水路漫长,它的材料来自华阳,送自余杭。这张榻承载了百年的时光,轻松靠在上面,不需要多想。
本诗中提到的“华阳”和“余杭”都是与江南文化相关的地方,代表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珍视。同时,诗中“采自华阳,致自余杭”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奕绘,清代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环境较为稳定,文人雅士们多追求一种闲适的生活,寄情于自然与家居之美。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一张花梨木榻的描绘,将自然与人居环境巧妙结合,展现了一种闲适、恬淡的生活情境。诗的开头用“赠我花梨木榻良”直接引入主题,表现了对这件家具的喜爱与珍视。接着“天以为棚,地以为床”的比喻,赋予了榻一种自然的庇护感,仿佛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安然入眠。
“栏干四面枣花匡”更是增添了空间的美感与生动,枣花象征着淡淡的芬芳和生活的甜美,令人感受到一种温馨的气息。后面的描述“八尺龙须,柔软清凉”则强调了这张榻的舒适,适合人们在此休息、思考。
诗末段落,诗人提到“百年平半此中藏”,透露出一种对时间的感慨,似乎这张榻不仅是家具,更是承载了诗人心灵寄托的地方。整首诗透过对一件物品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展现了清代文人闲适而富有情趣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榻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家居美好生活的向往,渗透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哲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木材是什么?
A) 橡木
B) 花梨木
C) 桃木
“百年平半此中藏”表达了什么?
A) 对时间的感慨
B) 对财富的追求
C) 对名声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华阳”是指什么?
A) 一个人名
B) 一座山名
C) 一种植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奕绘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李白的诗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达了思乡之情,而奕绘则通过对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生活的美好。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但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