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5:30
原文展示:
一剪梅
东风吹醒老梅枝。
南也芳菲,北也芳菲。
月明半夜五更时,
笛也争吹,角也争吹。
青松涧底独离奇。
寒也谁知,暖也谁知。
老夫聊为一歔欷,
梅也题诗,松也题诗。
白话文翻译:
春风吹醒了古老的梅树,南方和北方都开满了花。月光照耀着深夜五更时分,笛声和角声也在争相奏响。青松在涧底显得格外奇特,无人知晓寒冷与温暖的秘密。老夫人偶尔叹息一声,梅树和松树上都留下了我写的诗。
注释:
典故解析: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常常和松树一起被用来描绘高尚的品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谢应芳,元代诗人,少有名声,作品多以梅花和松树为题材,展现了自然与人的情感联系。
创作背景:在一个春天的夜晚,诗人感受到春风的温暖,梅花的盛开,触发了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一剪梅》以春天的梅花为引子,通过描绘梅花在春风中绽放的景象,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诗中出现的“东风”、“南也芳菲”与“北也芳菲”描绘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春天,代表着生命的勃发与希望。而“月明半夜”更是将夜的寂静与诗人的孤独情感结合在一起,笛声与角声的争鸣,仿佛是对生命的呼唤与回应。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内心的独白,暗示着老年的孤独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用“寒也谁知,暖也谁知”表达了对时光和生命的无奈与思考,强调了人对自然变化的无知。最后以“梅也题诗,松也题诗”作结,表达了诗人对梅松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既有对自然的敬仰,也有对自我情感的抒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老年人的孤独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东风”象征什么?
“寒也谁知,暖也谁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梅也题诗,松也题诗”意味着什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