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39: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39:40
汉陂高兴自飘飘,何必天台渡石桥。
潭上药灵多饵菊,林间诗逸半书蕉。
勤歌兰佩招逋隐,懒事尘缨逐采僚。
客有赤松盟约在,异时猿鹤不相辽。
汉陂的高兴之情自然而然地涌起,何必去天台山上渡过那座石桥呢?
潭边的药灵多得像是饵菊,林间的诗意也正好伴随着书蕉的影子。
我勤于歌唱,佩戴兰花,以招引隐士,懒于世俗的尘缨,去追逐那些采花的同伴。
有位客人和我有赤松的盟约在心,异时的猿鹤却不会因此而感到遥远。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号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倡导为民服务和忧国忧民的精神。范仲淹的诗词作品多以豪放、清新著称,反映了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写于范仲淹在终南山监宫时,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超脱。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朋友情谊的珍视。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隐逸图。诗人在描写自然的同时,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超然。首句“汉陂高兴自飘飘”开篇便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洒脱,接着用“何必天台渡石桥”来反衬不必追求远方的名山大川,暗示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接下来的两句“潭上药灵多饵菊,林间诗逸半书蕉”描绘了潭边药草的芬芳与树林中的诗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向往。诗中“勤歌兰佩招逋隐,懒事尘缨逐采僚”则进一步强化了他的隐逸情怀,诗人选择歌唱和自然为伴,拒绝俗世的纷扰与名利。最后两句“客有赤松盟约在,异时猿鹤不相辽”既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也暗示了即使身处异地,心灵的契约依然紧密相连。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运用自然景象、隐士情怀等元素,勾勒出诗人理想中的隐逸生活,展现了其高洁的品格和洒脱的精神。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展现出诗人的高洁品格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汉陂”是指:
诗人选择不去“天台渡石桥”的原因是:
“懒事尘缨逐采僚”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