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6 20:0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6 20:07:55
一从锋火照征衣,
几处移家独掩扉。
囊箧萧条吟草在,
关河牢落故人稀。
朝来远堠犹传箭,
春尽边城未解围。
回首动惊亲舍远,
几时孤棹向南归。
自从那锋利的火焰照耀着我的征衣以来,
我已多次迁徙,独自关上门扉。
囊中物品萧条,吟咏的草纸仍在,
关山河流孤寂,故人已然稀少。
今天早上,远方的箭声依旧传来,
春天已尽,边城却未能解围。
回头望去,心中不禁惊动,亲人远在天边,
何时才能划着孤舟,向南归去?
诗中提到的“关河”与“边城”,常常用以描绘边疆的孤独与苦闷。在历史上,边城大多是战乱频繁的地方,象征着离别与思乡之情。
作者介绍:伍敬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战乱的忧虑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战乱之际,诗人因避乱而漂泊,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归属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战乱的无奈。在首句中,以“锋火”照征衣,瞬间勾勒出战乱的惨烈与诗人身为战士的身份。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战乱中迁移的孤独与无奈,囊箧萧条、吟草在手,显示出生活的困顿与精神的寄托。诗中“关河牢落故人稀”更是将诗人的孤独感推向高潮,边疆的关河不仅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象征着时局的变迁。最后几句回首望去,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思与归属的渴望,尤其是“几时孤棹向南归”,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助与期盼。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展现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压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和平与安定生活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战乱带来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进行深入描绘,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测试:
诗人在哪个时代创作了《避乱羊城寄涂探花》?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孤棹”象征什么?
A. 归属的渴望
B. 战争的残酷
C. 生活的富裕
D. 友谊的珍贵
诗中“朝来远堠犹传箭”反映了什么情境?
A. 乡村的宁静
B. 战争的持续
C. 友人的到来
D. 春天的到来
答案:1. C 2. A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