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旅次朔方 / 渡桑干

《旅次朔方 / 渡桑干》

时间: 2025-05-02 02:51:15

诗句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1:15

原文展示: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白话文翻译:

在并州的客舍已经度过了十个寒霜年,日夜思念着归去咸阳的心。无缘无故地再次渡过桑干河,回望并州,却发现它已成了心中的故乡。

注释:

  • 客舍:旅店,这里指在并州的居住地。
  • 并州:古代地名,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
  • 十霜:十年,因霜是寒冷的象征,故以“霜”代指年。
  • 归心:回家的念头。
  • 咸阳:古代地名,今陕西省咸阳市,这里指诗人的家乡。
  • 无端:无缘无故。
  • 桑干水:即桑干河,流经并州。
  • 却望:回头看。

典故解析:

  • 无端更渡桑干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无奈地再次离开并州,渡过桑干河,暗示了诗人对并州的深厚感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皂,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描写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并州客居十年后,因某种原因再次离开,渡过桑干河时,对并州的深情回望。诗中透露出对家乡咸阳的思念,以及对并州逐渐产生的归属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长期客居他乡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客居地逐渐产生的情感依恋。诗中的“十霜”一词,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对并州的深厚感情。而“无端更渡桑干水”则突显了诗人的无奈和不舍。最后一句“却望并州是故乡”,更是将这种复杂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思乡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客舍并州已十霜:诗人在并州客居已经十年,这里的“十霜”既指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对并州的深厚感情。
  2. 归心日夜忆咸阳:诗人日夜思念着归去咸阳的心,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3. 无端更渡桑干水:诗人无缘无故地再次离开并州,渡过桑干河,暗示了诗人的无奈和不舍。
  4. 却望并州是故乡:诗人回望并州,却发现它已成了心中的故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修辞手法:

  • 比喻:“十霜”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归心”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 对仗:诗中“客舍并州”与“归心日夜”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在长期客居他乡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客居地逐渐产生的情感依恋。通过对比故乡和客居地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并州:诗人的客居地,逐渐成为心中的故乡。
  • 咸阳:诗人的家乡,象征着诗人的根和归属感。
  • 桑干水:诗人离开并州的必经之路,象征着离别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并州客居了多少年? A. 五年 B. 十年 C. 二十年 D. 三十年

  2. 诗人日夜思念的地方是哪里? A. 并州 B. 咸阳 C. 长安 D. 洛阳

  3. 诗人为何再次渡过桑干河? A. 因为战争 B. 因为工作 C. 因为思念家乡 D. 无端

答案: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刘皂《旅次朔方》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但刘皂的诗更多了一层对客居地的情感依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刘皂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深入理解刘皂的诗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滁上怀周贺 题新竹 赠处州段郎中 赠诗僧怀静(一作观) 送郑台处士归绛岩 送僧归日本 思桐庐旧居便送鉴上人 越州使院竹 题玉笥山强处士 题宝林寺禅者壁(山名飞来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影格 拘挛之见 玉碎花消 四字头的字 虎冠之吏 箝制 寸草春晖 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屮字旁的字 朝经暮史 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酉字旁的字 构摈 化及冥顽 烂尾 門字旁的字 幾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