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2:0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2:03:16
丙午六月二十五日出都口占
久载滞京师,载寒复载燠。
进退等碌碌,腼然空食粟。
初读未见书,同校阁天禄。
继补金之曹,会计学仓谷。
三年职西台,滥厕獬豸服。
弹蕉无修篁,人愧不如竹。
弱羽阁翻飞,翕然为雌伏。
邛须念我友,欲去数回复。
饮饯复留连,谈剧累晨夙。
囊涩不得行,空有书盈簏。
牙轴亦丛积,壮如大举腹。
得友赠之策,乃得戒童仆。
是时岁将秋,斗柄指西陆。
季鹰动乡思,鲈脍兼莼簌。
归与田将芜,补莳兰与菊。
儿童犹欢呼,且耕或且读。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京城久居的感受,感到寒冷与炎热交替,生活在此无所作为,心中空虚。初读书籍时没有见到显著的收获,感觉自己与同窗无异,做事毫无进展。作者在西台任职三年,感到被闲置,生活琐碎,思绪杂乱。对比竹子,认为自己不如它坚韧,飞翔的鸟儿也显得无所依附。心中惦念好友,想要去探访,却因饮酒留连忘返,谈论戏剧至晨。囊中缺乏金钱,书籍虽多却无法带走。朋友赠予的策马之计,才使我对童仆有了警示。此时正值秋季,斗柄指向西方,思乡情愈发浓厚,渴望归乡与田园相伴,种植兰花与菊花。儿童在田间欢呼,既耕作又读书。
作者介绍:陈庆镛(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诗才和文才闻名,擅长描写生活和自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丙午年六月,正值作者在京城滞留的时期,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归田园生活的渴望。
这首诗以清新而真实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在京城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挣扎。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交汇,使得整个诗篇充满了生活的味道。开篇以“久载滞京师”引入,概括了作者在京的久留与无所作为,接下来的描述则将生活的琐碎细致地呈现出来,读者能感受到作者的无奈与彷徨。
尤其是在“弹蕉无修篁,人愧不如竹”这一句中,作者用竹子与蕉的对比,表达了对自己处境的自省与不满,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再者,通过对“儿童犹欢呼,且耕或且读”的描绘,表现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对简单生活的渴望,反映了人们对自然与纯真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体现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态度与思考方式,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京城生活的反思,展现了对简单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久载滞京师”指的是?
A. 长时间在京城生活
B. 在乡间生活
C. 在国外生活
“弹蕉无修篁”中的“蕉”与“竹”有什么象征意义?
A. 代表作者的无奈与失落
B. 代表生活的繁华
C. 代表友谊的深厚
诗的最后一句“儿童犹欢呼,且耕或且读”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城市生活的怀念
B. 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C. 对奋斗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对陈庆镛《丙午六月二十五日出都口占》的全面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