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3:35
金明池 咏雁来红
作者: 陈维崧
苔绣苍琅,蔓萦屈戍,閒锁街南空宅。
见一片。霜条露萼,伴卧楚冷绛如织。
想夕阳雁背微丹,斜压下洒向枝头堆积。
似憔悴秋娘,寂寥班女,倦亸画栏无力。
飒飒宾鸿南雁日。正天水濛濛,关河历历。
凄凉渡青溪栅口,惆怅宿黄陵庙侧。
遍江南一夜西风,便也学春鹃,啼痕红裛。
恨汉苑无花,唐陵少树,只染晴莎烟色。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苔藓如绣般青翠,蔓藤缠绕的房屋显得空荡荡的。眼前是一片霜白的花朵伴随着露水,仿佛在寒冷的楚地里织成的绛色织物。夕阳的余晖照在雁的背上,微微泛红,洒落在树枝上如同堆积的花瓣。诗人想象着那憔悴的秋姑娘,孤独的班女,疲惫地倚靠在画栏上无力自持。
南飞的鸿雁在飒飒的风中归来,天水模糊,关河历历可见。青溪渡口显得凄凉,而黄陵庙旁又让人感到惆怅。江南的西风一夜之间吹遍,仿佛春天的杜鹃也在为此鸣叫,留下红色的痕迹。诗人遗憾汉代的园子里没有花儿,唐代的陵墓旁树木稀少,只剩下晴天的草地染上烟色。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6-1710),清代著名词人,字梦阮,号隐园,别号梦庵,浙江钱塘人。他早年以诗文见称,后以词名重。陈维崧的词风细腻多情,善于描写自然与人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生命脆弱的思考。
陈维崧的《金明池 咏雁来红》以其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而著称。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反映了诗人对秋天的思考与感慨。开头的“苔绣苍琅”即以生动的视觉形象引入,给人以清新之感,而随着诗句的发展,情感逐渐沉重。诗中“夕阳雁背微丹”,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诗人通过对比“憔悴秋娘”和“倦亸画栏无力”,表现出一份深切的孤独感,仿佛在诉说着自己内心的惆怅与无奈。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流露出对历史的感慨,汉苑和唐陵所缺少的花木,似乎也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忆。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细腻的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秋意的世界,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生命的脆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怀念。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递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苔绣苍琅”中“苍琅”指的是什么?
A. 深青色
B. 明亮的颜色
C. 温暖的色调
D. 暗淡的色彩
诗中提到的“憔悴秋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喜悦
B. 愁苦
C. 疲惫
D. 冷漠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夜泊牛津》中,夜晚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与陈维崧的《金明池 咏雁来红》中的秋天的凄凉相呼应,都是对时间流逝与生命脆弱的感慨。但李白的表达更为豪放,而陈维崧则细腻而沉郁,反映出两位诗人的不同个性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