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2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20:14
赵宋遗民,江湖寄客,灌莽荒墩一个。
念半世青衫红泪,哭不了中原天堕。
到如今白骨空山,风云护未许短犁耕破。
叹青史遗文,多年读遍,此日墓门亲过。
一盏椒浆浇道左。问浩气雄才,销沉何所。
平吴志功名未展访戴梦烟波长锁。
剩斜阳三尺荒碑,惹千载骚人,停鞭驻舸。
也还胜兰亭,水声咽处,寂寞冬青花朵。
诗歌描绘了赵宋朝廷灭亡后,遗民们的悲惨命运。诗人以自己对历史的沉重思考,表达了对故国沦陷的无奈与哀伤。此时的白骨已化为空山,风云也未曾允许耕作的耕牛进入这片土地。诗人叹息着,青史中的遗文已经读遍,今天却只是在墓前默默感怀。墓前的椒浆酒浇在两侧,询问那些英才豪杰,他们的理想与抱负如今何在?昔日平吴的志向与功名未能实现,梦中仍被长长的江波锁住。斜阳照耀着那三尺的荒碑,引得千年骚人驻足,停下马车,凝视这片土地。这里甚至比兰亭更胜一筹,水声淙淙,寂寞中开着冬青花。
王策,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诗风常带有历史感和沉重的情感。在其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与对历史的反思。
本诗创作于清朝,正值国家动荡不安,诗人以墓作为切入点,表达对历史的沉痛思考和对国家沦陷的无奈之情。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反映出对英雄豪杰的怀念与对理想的失落。
《金明池 龙洲道人墓用王叔闻韵》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情感深度的作品。诗中通过对赵宋遗民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悲剧与个人的无奈。开头几句直接引入了历史背景,强调了作者身处的江湖漂泊的状态,突显了对故国的思念与无奈。接着,通过“白骨空山”的描写,展现了战乱之后的惨状,令人心痛不已。
在叹息“青史遗文”时,诗人展现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似乎在传达一个信息:历史的功名与理想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特别是提到“平吴志功名未展”,不仅具有历史的回顾,也表现出对未来无望的深沉感慨。
最后,诗人以斜阳与荒碑结束,运用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凄凉而又宁静的氛围,仿佛在沉思中走入了更深的历史与文化的回响之中。
赵宋遗民,江湖寄客,灌莽荒墩一个。
念半世青衫红泪,哭不了中原天堕。
到如今白骨空山,风云护未许短犁耕破。
叹青史遗文,多年读遍,此日墓门亲过。
一盏椒浆浇道左。问浩气雄才,销沉何所。
平吴志功名未展访戴梦烟波长锁。
剩斜阳三尺荒碑,惹千载骚人,停鞭驻舸。
也还胜兰亭,水声咽处,寂寞冬青花朵。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故国的哀伤,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人通过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更广泛的历史悲剧,令人深思。
诗中提到的“赵宋遗民”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人民?
诗中“白骨空山”是什么意思?
“斜阳三尺荒碑”中,斜阳象征什么?
可以将王策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比较,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王策更为沉重,李白则充满豪情。王策注重历史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