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59: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59:25
涵翠亭
作者: 李流谦 〔宋代〕
太华峰头花十丈,
十八韩翁语豪壮。
法华会上如车轮,
跨猊仙人妄与真。
九州芒芒置勿问,
万柄秋塘插寒镜。
楚人列裳缉为衣,
一尘涴之色不怡。
孽童万死剑斩马,
何物奴言似之者。
触花花恐怒且嗔,
悲风猎猎吹白蘋。
我来拊槛笑仍喟,
欲挽清冷濯斯秽。
主人冁然客罢休,
一醉能销千古愁。
在太华山顶,花开如十丈高,
十八位韩翁的豪言壮语令人振奋。
法华会上如车轮般的道理,
跨越妄想与真实的仙人。
九州辽阔,无需多问,
万柄秋塘如寒镜般映照。
楚地的人们衣衫整齐,
尘埃沾染的颜色使人不悦。
罪孽的孩子千死万死,剑斩马儿,
何物能与这等奴言相提并论呢?
触碰花朵,花儿似乎害怕愤怒和怨恨,
悲风猎猎,吹拂着白蘋。
我来到这里轻拊栏杆,笑声依然轻叹,
欲将清冷洗净这污秽。
主人微笑着,客人也该告别,
一醉能消千古的愁苦。
作者介绍
李流谦,宋代诗人,生活和创作于北宋时期。他以豪放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和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流谦对自然的沉静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之中,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涵翠亭》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深邃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的结合,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人世间纷扰的超然。在开篇部分,诗人以“太华峰头花十丈”引入,展示了自然的宏伟与美丽,似乎在暗示人们应当从自然中获得启示。接着,诗中提到的“法华会上如车轮”,不仅体现了佛教哲学的影响,也暗示了人生的循环与真理的寻找。
诗中“九州芒芒置勿问”则显示出对广袤天地的豁达态度,诗人似乎在告诉读者,不必过于纠结于世事,而应追求内心的清净与安宁。而后,诗人通过对“孽童万死剑斩马”的描写,表达了对不公与苦难的控诉,增添了诗作的悲剧色彩。
在结尾处,诗人的“我来拊槛笑仍喟”,表达了他对人生苦闷的自我调侃与释然,显示出一种洒脱。而“一醉能销千古愁”的情感,则传达出对酒的寄托与对人生苦痛的解脱,希望通过这一醉,达到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法华会上如车轮”)、拟人(如“触花花恐怒且嗔”)、对仗(如“主人冁然客罢休”)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的结合,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对世俗的超然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自由洒脱的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太华峰”象征什么?
“触花花恐怒且嗔”中的“花”是如何表现的?
诗中提到的“孽童万死剑斩马”表达了什么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流谦与王维的作品都以自然景观为题材,但李流谦更注重世俗的批判与内心的挣扎,王维则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精神与个体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