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通云亭

《题通云亭》

时间: 2025-04-27 07:16:36

诗句

小亭高古占城闉,地迥全无一点尘。

时有行云自来去,晚来施雨欲留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16:36

原文展示

题通云亭
作者: 王孝先 〔宋代〕

小亭高古占城闉,
地迥全无一点尘。
时有行云自来去,
晚来施雨欲留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古的小亭子,坐落在城墙之上,周围的环境清幽,没有一点尘埃。时常有行云飘过,傍晚时分,细雨洒下,似乎想要留住路人。

注释

  • 小亭:指小型的凉亭,通常是供人休息和观赏风景的地方。
  • 高古:形容亭子的古朴高雅。
  • 占城闉:坐落在城墙上,"闉"指的是城墙。
  • 地迥:形容地势偏僻、清幽。
  • 全无一点尘:形容环境非常干净,没有任何尘土。
  • 行云:指飘动的云彩。
  • 施雨:指下雨。
  • 欲留人:似乎想要留住行人。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古典典故,但“行云”和“施雨”均为常见的自然意象,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人情的流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孝先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他的作品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安静的下午,诗人可能是在游览某个偏僻的小亭子时,感受到四周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因此产生了这样的感悟和描写。

诗歌鉴赏

《题通云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中的小亭子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也是诗人心灵的栖息之地。诗人通过对小亭的描写,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小亭高古占城闉”,让人感受到亭子的古朴与高雅,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接下来的“地迥全无一点尘”,则进一步强调了此处环境的清幽,毫无世俗的喧嚣,显示出诗人对自然和静谧的追求。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时有行云自来去,晚来施雨欲留人”。行云的自由流动与细雨的轻柔洒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有自然的变幻,又有对人情的留恋。细雨似乎在邀请路人留下来,感受这份恬静与美好。这种情感不仅是对自然的感知,也是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诗歌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感悟,体现了宋代诗歌的清新与雅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小亭高古占城闉:描绘亭子高耸而古朴,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
  2. 地迥全无一点尘:强调环境的清幽,体现了与世隔绝的感觉。
  3. 时有行云自来去:行云的出现与消逝,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
  4. 晚来施雨欲留人:细雨带来的温柔,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亲切,似乎在请求行人停留。

修辞手法

  • 比喻:亭子和自然的描写中,使用了比喻来增强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细雨被赋予了“欲留人”的情感,增强了作品的情感色彩。
  • 对仗:行云与施雨形成对比,构成了诗歌的节奏。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小亭:象征着安静与庇护,是诗人心灵的寄托。
  2. 行云:象征着自由与变化,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3. 细雨:代表温柔与情感,营造出一种亲切、柔和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小亭高古占城闉”中的“高古”指的是: A. 高大的
    B. 古老而雅致的
    C. 现代的
    D. 破旧的

  2. 填空题:诗中提到“地迥全无一点尘”,这句诗表达了__的环境。

  3. 判断题:诗中细雨的到来是为了留住行人。(对/错)

答案

  1. B
  2. 清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山中问答》 - 王维
  2.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问答》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而王孝先的《题通云亭》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思考。两者在意境上有所相似,但情感表达上存在细微差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鉴赏辞典》
  2.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最高楼 最高楼 铁尊招饮鸡鸣寺景阳楼,读壁上题词,谱此继声 最高楼 题《双树居词》 最高楼 祝洞庭诗社成立五周年 最高楼 送秋 最高楼 其二 最高楼 其一 自嘲 最高楼 题巢章甫海天楼读书图 最高楼 最高楼 漫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误的成语 艮字旁的字 欺君误国 难训 糹字旁的字 肉字旁的字 感慕缠怀 公务 片羽吉光 食字旁的字 动能定理 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助结尾的成语 辰字旁的字 泪迸肠绝 鸿爪春泥 温疾 螳螂奋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