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1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13:20
此夕初闻雁,居然知异乡。
惊心万里月,回首一年霜。
未敢同胡越,非因谋稻粱。
天涯沦落者,半夜起彷徨。
今晚第一次听到大雁的叫声,竟然让我想起了异乡。
在这万里之外的明月下,心中惊惧,回首已是一年的寒霜。
我不敢同那些胡人和越人一起生活,并不是因为谋取田禾的缘故。
作为天涯漂泊的人,我在半夜时分起来徘徊不定。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万寿祺,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漂泊异乡之时,正值秋冬之交,月明雁来,诗人通过对大雁的听闻,勾起了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
《闻雁》一诗通过听到大雁的叫声,展现了诗人对异乡生活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首句“此夕初闻雁”,简单的一个“初”字,便道出了诗人内心的惊异与感伤。大雁作为候鸟,每年按时迁徙,诗人听到它们的叫声,仿佛听到故乡的召唤,心中自然生出万千愁绪。接下来的“惊心万里月”,则通过明月的映衬,深入刻画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月光洒在异乡的土地上,诗人心中涌起的却是对故乡的无限惆怅。
“未敢同胡越,非因谋稻粱”,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异乡人群的拒绝与疏离,表面上是因为生活的原因,实际上却融入了对故土的执念与情感的纠葛。最后两句“天涯沦落者,半夜起彷徨”,则将全诗推向高潮,诗人作为一个漂泊的异乡人,内心的彷徨与不安在这一刻达到了极致,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在异乡孤独求索者的心境。
整首诗在简约的结构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生活的无奈,体现了清代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困境的无奈,表达了作者在异乡漂泊的孤独与惆怅。
意象词汇
诗人通过什么声音勾起了思乡之情?
A. 鸟鸣
B. 雁声
C. 风声
诗中提到的“胡越”指的是什么?
A. 外族
B. 朋友
C. 故乡
诗人为何不敢同“胡越”生活?
A. 因为文化差异
B. 因为谋取粮食
C. 因为无处可去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万寿祺的《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