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1:57
登慈云岭
释净端 〔宋代〕
千古慈云岭,诸方南北行。
江波与湖水,极目两分明。
这座古老的慈云岭,吸引了来自南方和北方的游人。
在这里,江水和湖水的波光,清晰地分开了视线的尽头。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慈云”一词可能寓意着仁慈的云彩,象征着这座山的美丽和宁静,吸引着四方游客。
释净端,宋代僧人,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其作品多描写山水风景,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作于宋代,社会经济繁荣,文人雅士常常游览名山大川,抒发自己的情感。慈云岭作为著名的游览胜地,自然成为人们吟咏的对象。
《登慈云岭》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优美的自然景象。诗中的“千古慈云岭”开篇即表达了这座山的悠久历史和它在游人心中的地位。接着,诗人提到“诸方南北行”,显示出慈云岭的吸引力,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构建出一种热闹的气氛。
在第二句中,诗人用“江波与湖水”来描绘山水的交融,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最后的“极目两分明”则带有一种开阔的视野感,仿佛在描绘一幅远近分明的山水画卷,令人神往。
整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宋代人们游山玩水、追求闲适生活的理念。诗中所展现的景色和情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使人感受到山水的魅力与宁静。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们渴望亲近自然、享受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慈云岭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人们在自然中获得心灵宁静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慈云岭”位于哪个方向?
“江波与湖水”中,诗人想表达什么样的景象?
这首诗的风格最接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