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2:58
相和歌辞·董逃行
作者:张籍
洛阳城头火曈曈,
乱兵烧我天子宫。
宫城南面有深山,
尽将老幼藏其间。
重岩为屋橡为食,
丁男夜行候消息。
闻道官军犹掠人,
旧里如今归未得。
董逃行,汉家几时重太平。
在洛阳城头,火光熊熊,
乱兵正在烧毁我们的皇宫。
宫城南面有座深山,
那里藏匿着许多老弱妇孺。
他们用重岩作为房屋,橡树的果实作为食物,
年轻的男子夜里出门打探消息。
听说官军还在掳掠百姓,
故乡如今却是归不得。
董逃啊,汉朝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太平?
"董逃行"是指在战乱中逃避的行为,反映了唐代的动荡局势。汉家指的是汉朝,表明对过去太平盛世的向往。
作者介绍:张籍是唐代著名诗人,擅长描写社会生活和民生疾苦,作品情感真挚,语言生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时期,反映了战乱带给百姓的苦痛和对和平安宁的渴望。
《董逃行》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战火中人们的无奈与艰辛。诗的开头以“洛阳城头火曈曈”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到战乱的场景中,火光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眼前的景象,更引发对战乱带来的痛苦的联想。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宫城的破坏以及百姓的逃难,深山成为避难所,重岩和橡树则象征着生存的艰难。丁男夜行的描写则进一步展现了人们在战乱中的焦急和无助。
诗中反复提到的“归未得”,道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最后的“汉家几时重太平”则是对历史的感慨,流露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富有感染力,让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战乱中的人们,表达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思念,折射出社会动荡带来的沉重影响。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重岩”象征什么?
A. 房屋
B. 食物
C. 战争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现状的无奈
诗中哪些人群在逃难?
A. 官员
B. 老幼妇孺
C. 战士
答案: 1. A 2. C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董逃行》的内容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