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1:31
望锺山
王安石
伫立望锺山,阳春更萧瑟。
暮寻北郭归,故绕东冈出。
我伫立在这里,望着锺山,春天的阳光反而显得更加萧瑟。
黄昏时分,我从北边的村子归来,却故意绕道东面的山冈出来。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望锺山”可以看出诗人深厚的自然情感与对故乡的依恋。王安石的诗作常常反映个人感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体现了他对社会和生活的深切思考。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荆公,宋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通过政治和经济改革来改善社会。他的诗词多关注社会现实,表现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精神。
《望锺山》创作于王安石政治生涯的某个阶段,可能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感慨。在他积极参与变法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挫折和反对,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困惑。
《望锺山》是一首凝练而富有情感的诗作。开头以“伫立望锺山”引入,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深情。春日的阳光在这里并没有带来温暖,反而显得萧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伤。这种意象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反差,春天本应是生机盎然的季节,但在诗人的眼中,却显得冷清而凄凉。
“暮寻北郭归,故绕东冈出”则展现了诗人在黄昏时分回家的情景。他选择绕道而行,或许是在故意回避某些情感或回忆,也可能是在追寻一种更深的心灵安宁。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体现了王安石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春天的阳光下感受到的孤独与萧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内心复杂的情感,展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中“伫立”是什么意思?
a. 快速走动
b. 静静站立
c. 坐着休息
“阳春更萧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温暖与欢乐
b. 寂寞与失落
c. 兴奋与期待
诗人选择绕道而行,可能是因为:
a. 想要欣赏风景
b. 回避某种情感
c. 想要锻炼身体
答案:1. b 2. b 3. b
王安石的《望锺山》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但王安石的诗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感,而杜甫则表现出对国家和民众的忧虑。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但都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