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同学一首别子固

《同学一首别子固》

时间: 2025-04-27 07:16:25

诗句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

其师若友,岂尽同哉?

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

曰:学圣人而已矣。

”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

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

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

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

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

正之盖亦常云尔。

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堂,舍二贤人者而谁哉?

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

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

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16:25

诗词名称: 同学一首别子固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
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
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
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
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
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
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堂,舍二贤人者而谁哉?
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
辅而进之,其可也。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白话文翻译:

在江南有一个贤人,名叫子固,并不是今天人们所说的贤人,我非常仰慕他并与之交朋友。在淮南也有一个贤人,名叫正之,同样不是今天所说的贤人,我也非常仰慕他并与之交朋友。这两位贤人从未相遇过,口头上从未交谈过,书信往来也从未往来过。但他们的师承如同朋友,岂会完全相同呢?我考察他们的言行,发现二者之间的不相似实在是少之又少。他们所学的不过是圣人而已。学圣人的人,他们的师承如同朋友,必定是学习圣人之道。圣人的言行,岂会有二种呢?所以他们之间的相似性也是顺理成章的。我在淮南,为正之的道理而感到欣慰,正之也不会对我有疑虑。回到江南,为子固的正道而欣慰,子固同样也认为如此。我又知道了所谓的贤人,既相似,又相互信任毫无疑虑。子固写了一首怀友的诗赠予我,其大意是希望我能够达到中庸的境地。正之也常常如此说。安静地走向中庸的庭院,造访他们的堂宇,除了这两位贤人,还有谁呢?我以前并不敢自信我能达到这样的境地,也希望能从旁协助他们。只要辅佐并使其进步,这样是可以的。唉!官职有守,私情有系,聚会不可以常常举行,所以我写下《同学一首》以告别子固以警醒和慰藉。

注释:

  • 贤人:智慧、品德高尚的人。
  • 子固:特指江南的贤人,王安石的朋友。
  • 正之:特指淮南的贤人,王安石的朋友。
  • 中庸:指一种和谐的处世态度,强调适度和均衡。
  • 怀友: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和怀念。

典故解析:

  • 圣人:古代指孔子及其教导的代表,强调道德和理智的重要性。
  • 中庸之道:源自《中庸》,强调道德修养和和谐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倡导新法,推动政治改革,主张以理治国。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安石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贤者品德的推崇,反映了他对中庸之道的思考。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同学一首别子固》通过对两位贤人的描绘,展示了他对友谊、学问与德行的深刻理解。诗中提到的子固和正之,代表了王安石心目中理想的友人形象,二人虽未曾相识,却因志趣相投而心灵相通。这种通过友谊建立的深厚情感,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展现了古代士人之间的高尚情谊。诗中反复提到的“贤人”与“圣人”,不仅体现了王安石对道德理想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自身修养的要求。

王安石在诗中还提到中庸之道,强调了和谐与适度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切忌走向极端。诗的最后,王安石写下此诗以告别,既是对朋友的慰藉,也是对自身理想的警醒,表现出他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期待。整体上,诗作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既有对友谊的真实感受,又蕴含了人生的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思想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在江南有一位贤人,名叫子固。
  2. 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他并非今天所说的那种贤人,我非常仰慕他并与之交朋友。
  3. 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在淮南还有一位贤人,名叫正之。
  4. 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这两位贤人从未见过面。
  5. 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他们之间从未交谈过,也从未书信往来过。
  6. 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他们的师承如同朋友,岂会完全相同呢?
  7. 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我考察他们的言行,发现二者之间的不相似实在是少之又少。
  8. 曰学圣人而已矣:他们所学的不过是圣人而已。
  9. 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学习圣人的人,他们的师承如同朋友,必定是学习圣人之道。
  10. 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圣人的言行,岂会有二种呢?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子固与正之的对比,展现了友谊的深厚与思想的契合。
  • 排比:反复使用“贤人”“相似”“师”等词,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气势。
  • 象征:中庸象征着理想的生活态度,体现了王安石的哲学思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王安石对友谊的珍视、对贤人品德的崇敬以及对中庸之道的追求,强调了在理想追求中的和谐与适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贤人:象征智慧与道德。
  • 中庸:象征和谐与平衡。
  • 友谊:象征人际关系的深厚与纯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同学一首别子固》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安石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中庸”主要强调什么?

    • A. 极端的行为
    • B. 和谐与适度
    • C. 个人利益
  3. 子固和正之的关系如何?

    • A. 互相敌对
    • B. 从未相识但思想相近
    • C. 亲密无间的朋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思乡之情。
  • 《赠卫八处士》白居易:描写友谊的珍贵。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同学一首别子固》与白居易的《赠卫八处士》都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但王安石更注重于思想的契合与道德的追求,而白居易则更倾向于感情的流露与直接的关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王安石传》
  • 《宋代文学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皂罗特髻 赋包头 春风袅娜 诔华贞烈女 春风袅娜 次冯艾子韵 春风袅娜 邱路看桃花 春风袅娜 瞻园春步 春风袅娜 其一 上元王胥庭司马召饮观剧 春风袅娜 和闰庵词,星樵 春风袅娜 咏风筝 春风袅娜 初夏 春风袅娜 送查秦望任晋宁州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睹物兴情 昂结尾的成语 虎字头的字 沮扰 八字旁的字 弋字旁的字 贪人败类 志在四方 龙字旁的字 风驱电扫 省方观民 东床之选 君史 情苗 中户 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火字旁的字 包含伤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