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5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57:47
题七星岩 其二
作者: 谭胜祖 〔明代〕
村湾小舸短无篷,
泛入清深倒影中。
潭漾骊珠微借日,
石吹花雨不闻风。
怪来阁道危桥促,
遂使仙源俗客通。
我自无声钟鼓寂,
移舟前浦看花丛。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象,诗人乘坐一只小船,进入了清澈的潭水中,水面上倒映着周围的景色。潭水轻轻荡漾,仿佛在借着阳光的光辉,而石头间的花雨却在无风的情况下悄然飘落。诗人觉得阁楼和桥道都显得狭窄而危险,使得那些寻仙访道的俗客也能轻易抵达此地。与此不同,诗人却在无声的环境中沉静地欣赏着前方的花丛。
谭胜祖,明代诗人,出生于江苏,因其才华横溢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他的诗风以清新幽雅著称,常常融入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的思考。
这首《题七星岩 其二》创作于诗人游历七星岩之际,七星岩以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和宁静的环境吸引了众多游人。诗人通过描绘这一美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亲近和对世俗喧嚣的超然态度。
诗人在《题七星岩 其二》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山水画面。首联“村湾小舸短无篷,泛入清深倒影中”,以小船的无篷和清澈的潭水为引,展示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乘小舟而行,仿佛是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周围环境的深邃与美丽。
接下来的两句“潭漾骊珠微借日,石吹花雨不闻风”,进一步描绘了潭水的光影和花瓣的飘落,展现出一种静谧的美。这里的“骊珠”不仅是对潭水清透的形象比喻,更有一种诗意的升华,暗示了自然的珍贵与美好。
“怪来阁道危桥促,遂使仙源俗客通”,则转而反映出诗人对人世纷扰的感受。阁道和桥道的狭促,使得俗客轻易到达仙源,暗含了对世俗与仙境交融的思考。而最后两句“我自无声钟鼓寂,移舟前浦看花丛”,诗人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中沉默,享受着花丛的美丽,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在喧嚣中难以得到的内心平和。诗人在此既是观察者,又是参与者,以无声的状态感受与自然的共鸣,给人以深沉的思考与无限的遐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喧嚣的超然态度,体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与内心的宁静。
诗中的“小舸”指的是什么?
A. 大船
B. 小船
C. 渔船
D. 货船
诗人如何描述潭水?
A. 浑浊
B. 清澈如珠
C. 万绿丛中
D. 波涛汹涌
“我自无声钟鼓寂”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A. 喧闹
B. 宁静
C. 忧虑
D. 兴奋
可以对比王维的《鹿柴》,两首诗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王维的诗中通过“空山不见人”表现出深邃的孤寂,而谭胜祖则通过“我自无声钟鼓寂”展现了对宁静的享受。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