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七星岩 其二

《题七星岩 其二》

时间: 2025-05-03 19:57:47

诗句

村湾小舸短无篷,泛入清深倒影中。

潭漾骊珠微借日,石吹花雨不闻风。

怪来阁道危桥促,遂使仙源俗客通。

我自无声钟鼓寂,移舟前浦看花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57:47

原文展示:

题七星岩 其二
作者: 谭胜祖 〔明代〕

村湾小舸短无篷,
泛入清深倒影中。
潭漾骊珠微借日,
石吹花雨不闻风。
怪来阁道危桥促,
遂使仙源俗客通。
我自无声钟鼓寂,
移舟前浦看花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象,诗人乘坐一只小船,进入了清澈的潭水中,水面上倒映着周围的景色。潭水轻轻荡漾,仿佛在借着阳光的光辉,而石头间的花雨却在无风的情况下悄然飘落。诗人觉得阁楼和桥道都显得狭窄而危险,使得那些寻仙访道的俗客也能轻易抵达此地。与此不同,诗人却在无声的环境中沉静地欣赏着前方的花丛。


注释:

  • 村湾: 村子的湾口,指水边的小村庄。
  • 小舸: 小船。
  • 无篷: 没有船篷,形容船的简单。
  • 骊珠: 形容潭水如同珍珠般清澈。
  • 石吹花雨: 石头上花瓣如雨般飘落。
  • 阁道: 指通往楼阁的道路。
  • 仙源: 指神仙的源头或境地。
  • 俗客: 普通游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胜祖,明代诗人,出生于江苏,因其才华横溢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他的诗风以清新幽雅著称,常常融入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题七星岩 其二》创作于诗人游历七星岩之际,七星岩以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和宁静的环境吸引了众多游人。诗人通过描绘这一美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亲近和对世俗喧嚣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诗人在《题七星岩 其二》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山水画面。首联“村湾小舸短无篷,泛入清深倒影中”,以小船的无篷和清澈的潭水为引,展示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乘小舟而行,仿佛是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周围环境的深邃与美丽。

接下来的两句“潭漾骊珠微借日,石吹花雨不闻风”,进一步描绘了潭水的光影和花瓣的飘落,展现出一种静谧的美。这里的“骊珠”不仅是对潭水清透的形象比喻,更有一种诗意的升华,暗示了自然的珍贵与美好。

“怪来阁道危桥促,遂使仙源俗客通”,则转而反映出诗人对人世纷扰的感受。阁道和桥道的狭促,使得俗客轻易到达仙源,暗含了对世俗与仙境交融的思考。而最后两句“我自无声钟鼓寂,移舟前浦看花丛”,诗人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中沉默,享受着花丛的美丽,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在喧嚣中难以得到的内心平和。诗人在此既是观察者,又是参与者,以无声的状态感受与自然的共鸣,给人以深沉的思考与无限的遐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村湾小舸短无篷: 表达了诗人乘坐的小船简单而轻便,暗示了他对自然的亲近。
  • 泛入清深倒影中: 船在清澈的水面上行驶,水中的倒影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
  • 潭漾骊珠微借日: 潭水如珍珠般闪耀,借助阳光的照射,营造出一种灵动的感觉。
  • 石吹花雨不闻风: 石头间的花瓣悄然飘落,似乎连微风都无迹可寻,强调了环境的宁静。
  • 怪来阁道危桥促: 描述了人们游览时面临的狭窄道路,暗示了人们的喧嚣。
  • 遂使仙源俗客通: 指出仙境与世俗的交融,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感慨。
  • 我自无声钟鼓寂: 诗人自我反省,选择在无声的环境中享受宁静。
  • 移舟前浦看花丛: 最后,诗人将视线转向花丛,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

修辞手法:

  • 比喻: “潭漾骊珠”中将潭水比作珍珠,形象生动。
  • 拟人: “石吹花雨不闻风”赋予石头以动感,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喧嚣的超然态度,体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与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舸: 代表了简朴和自然,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简单追求。
  • 潭水: 象征着清澈与宁静,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骊珠: 代表着美丽与珍贵,暗示自然的神奇与不可替代。
  • 花雨: 代表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小舸”指的是什么? A. 大船
    B. 小船
    C. 渔船
    D. 货船

  2. 诗人如何描述潭水?
    A. 浑浊
    B. 清澈如珠
    C. 万绿丛中
    D. 波涛汹涌

  3. “我自无声钟鼓寂”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A. 喧闹
    B. 宁静
    C. 忧虑
    D. 兴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王维的《鹿柴》,两首诗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王维的诗中通过“空山不见人”表现出深邃的孤寂,而谭胜祖则通过“我自无声钟鼓寂”展现了对宁静的享受。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惜分钗 美人藏钩 惜分钗 惜分钗 看童子抖空冲 惜分钗 别恨 惜分钗 春闺 惜分钗 旅怀 惜分钗•闺情 惜分钗 惜分钗 惜分钗 其二 中秋忆旧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警省 目字旁的字 寥寥可数 首字旁的字 宅急送 朔光 竖心旁的字 赤字旁的字 霸王风月 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好施小惠 包含鲐的词语有哪些 巛字旁的字 相机而行 推波助澜,纵风止燎 豺狐之心 斗艳争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