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4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49:54
过故洛阳城 其二
烟愁雨啸奈华生,
宫阙簪蕖旧帝京。
若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历史兴衰的感慨。第一句“烟愁雨啸奈华生”描绘了一个烟雨朦胧的景象,充满了忧愁和无奈;第二句“宫阙簪蕖旧帝京”则提到了昔日的都城洛阳,暗示着曾经的辉煌。最后两句“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直言历史的兴亡可以通过洛阳这座城市的变迁来体现,反映了历史的无常与人事的变迁。
洛阳作为古都,历经多个朝代的兴衰更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诗中提到“宫阙”,代表着曾经的权力中心;“簪蕖”则暗示着繁华与美丽的象征,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史学要为治国服务,强调历史的教育意义。
这首诗写于宋代的洛阳,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洛阳这座城市的情感。洛阳在历史上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市井繁华,如今却因时光流逝而显得黯淡无光。
《过故洛阳城 其二》以其深刻的历史感和浓厚的情感色彩,展现了诗人对洛阳这座古城的深情回忆。开篇的“烟愁雨啸”便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忧伤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城市的往日辉煌与如今的凋零。诗中提到的“宫阙簪蕖”,不仅是对古代建筑美的赞美,同时也隐含着对昔日繁华的追忆,令人感慨万千。
最后两句“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更是诗的点睛之笔,直接将历史的兴衰与个人情感相连结。通过洛阳的变化,折射出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思考。全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体现了司马光作为文学家的深厚功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洛阳的描绘,强调了历史的兴衰与人事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与情感的共鸣。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宫阙”指的是什么?
“烟愁”一词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诗人通过哪座城体现了古今兴废的主题?
答案:
可以与王之涣的《登高》进行对比,探讨两首诗在表达历史感和个人情感上的异同。王之涣的诗强调了自然景观中的孤独与壮丽,而司马光则更侧重于历史的反思与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