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0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04:39
原文展示:
廖宪送牡丹用海棠韵复走笔戏和之 张栻 〔宋代〕
报答春光须着语,年来老我不能奇。 风前娟好有余态,未必此花如此诗。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为了报答春天的恩赐,我必须写下这些话语,但近年来我已老去,无法再创作出奇妙的诗句。牡丹在风中显得婀娜多姿,有着余韵悠长的美态,但未必这花就能如此完美地体现在诗中。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文学家、哲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在收到友人廖宪赠送的牡丹后,以海棠的韵脚戏作的和诗。诗中表达了对牡丹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年老力衰、创作能力减退的自谦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牡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诗歌创作的自省。首句“报答春光须着语”表明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并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这种感受。然而,“年来老我不能奇”一句,却透露出诗人对自己年老力衰、创作能力减退的无奈和自谦。后两句“风前娟好有余态,未必此花如此诗”则进一步以牡丹的婀娜多姿来比喻诗歌创作的难度,暗示即使自然之美也无法完全通过诗歌来表达。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诗歌创作的思考。诗人通过对牡丹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自省和自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张栻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热爱 B. 对牡丹的赞美 C. 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自谦 D. 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答案:C
诗中的“风前娟好有余态”形容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景象 B. 牡丹的美丽 C. 诗人的创作 D. 社会的风气 答案:B
诗人为什么说“年来老我不能奇”? A. 因为春天过去了 B. 因为牡丹不美丽 C. 因为自己年老力衰 D. 因为社会风气不好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