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0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06:06
送谢太守
作者: 杨维桢 〔元代〕
朝廷遣使航东海,
万里南来送玺书。
著屐登山良不恶,
分符典郡复何如?
白苏事业千年后,
吴楚封疆百战余。
今日养民方急务,
肯将征算及舟车?
这首诗表达了朝廷派遣使者航行东海,远道而来送达玺书的情景。诗人站在山上,虽然登高望远感到愉悦,但内心却思考着分配权柄和管理郡县的事情。提到白苏(指白居易和苏轼)的事业在历史长河中流传千年,吴楚两地的战斗也已过去百年。如今,正是百姓急需关心的时刻,是否还应该把精力用在征兵和运输上呢?
作者介绍:杨维桢是元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元英宗至治年间,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赞誉。他的作品常常关心民生,反映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杨维桢在政治上对当时朝廷的不满和对社会民生的关注,表达了他对治理国家及关心百姓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朝廷派遣使者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开篇用"朝廷遣使航东海"引入了官方的行为,设置了一个较为庄重的背景,随后通过“万里南来送玺书”,强调了这项工作的艰辛与重要性。紧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自身,"著屐登山良不恶",虽身处高地,心中却暗自思量治理之道。
而后两句则引入历史典故,"白苏事业千年后",提醒人们关注历史上那些致力于民生的文人,表明治理国家不仅在于权力的分配,更在于真正关心百姓生活的实务。最后的“今日养民方急务”则是诗人的真情流露,表达了他对民生问题的关切。整首诗情感真挚,逻辑严密,体现了诗人对政治责任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核心在于对权力和责任的反思,呼唤对百姓生活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期望。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白苏”指的是哪两位诗人?
诗人对当时的政治状况持何种态度?
诗中“今日养民方急务”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送友人》与杨维桢的《送谢太守》,两者均表达了对人生、友谊及社会的思考,但李白更多展现的是豪放的个性与对友人的深情,而杨维桢则更为关注社会民生与政治责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