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5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58:50
年华几许,怎芳春两度,不曾怜惜。古戍黄云嘶马去,客里又逢寒食。冷雨攒衣,颠风掣帽,俄顷前村黑。瓦垆松火,恁时尽也消得。凝想水国繁华,画裙罗扇,处处喧歌席。柔橹呕哑花影外,绿腻葡萄千尺。异地今朝,伤心杨柳,才露些儿碧。十三山下,伴人一片穹石。
岁月过得有多少呢?怎么能让这春天的美好经历两次,却没有好好珍惜呢?在古老的烽火台上,黄云中马嘶声响,作为客人的我又在寒食节时相逢。冷雨聚集在衣服上,狂风掀起帽子,转眼间前村已变得一片黑暗。瓦片上松火的光辉,竟然也在那时熄灭了。凝神想起水乡的繁华,那画裙、罗扇,处处都有歌声和欢席。柔和的橹声在花影之外呜咽,绿意盎然的葡萄藤延绵千尺。今天在异乡,伤感的杨柳才露出一点点绿意。在那十三山下,有一片穹石作伴。
“寒食”节源自古代祭祀祖先的习俗,节日中不生火、吃冷食。与春天的美好相比,这种节日的阴郁感让人感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
高士奇,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以清新隽永的诗风著称,常以个人情感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中。
此诗创作背景可能是在某个春日与寒食节重叠之际,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事变迁的思考交织在一起,表达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无奈。
《念奴娇五首 其五》展现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感慨与对现实的深思。开篇“年华几许,怎芳春两度,不曾怜惜”,诗人以时间为线索,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惋惜,似乎在控诉自己未能好好珍惜这段美好时光。随着描写的深入,古戍的黄云与寒食的冷雨交织着,形成了一幅冷清的图景,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后半部分的“凝想水国繁华,画裙罗扇,处处喧歌席”则是对理想中水乡美好景象的向往,诗人在喧嚣与繁华中感受到一丝失落,正如“柔橹呕哑花影外”的意象,暗示着生活中的无奈与沉闷。结尾的“伤心杨柳,才露些儿碧”则是情感的升华,抒发了在异乡对故土的思念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细腻,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全诗通过对时间流逝、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最终在孤独中寻找内心的平静。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春节
B. 端午
C. 寒食
D. 中秋
“凝想水国繁华”中的“水国”指的是?
A. 山区
B. 水乡
C. 沙漠
D. 城市
诗人对时间的态度是?
A. 珍惜
B. 忽视
C. 感慨
D. 喜悦
诗中描绘的天气是怎样的?
A. 晴天
B. 阴雨
C. 风和日丽
D. 炎热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念奴娇五首 其五》的诗意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