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3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35:51
作者: 奕绘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幽姿那忍折,过了清明花弄雪。
墙角淡妆皎洁,爱过雨黄昏,闭门时节。
晶帘映彻,透一枝春色明灭。
销魂处晶莹泪眼,比喻最亲切。
饶舌。本来无说。问何处尘埃点绝。
都无花果分别,花自情开,果自情结。
有情无胜劣,只净果能消内热。
耆阇窟如来拈后,一笑悟禅悦。
这幽美的姿态怎能忍心折断?清明时节已经过去,花影在雪中摇曳。
墙角那淡淡的妆容显得皎洁,喜爱在黄昏的雨中,关上门的时节。
晶莹的帘子映照着,透出一枝春色时明时灭。
在销魂的地方,晶莹的泪眼如同最亲密的比喻。
多说无益,原本无话可说。问何处的尘埃点滴消逝?
花与果实本无分别,花自情而开,果自情而结。
有情与无情并无优劣之分,只有纯净的果实能消解内心的热苦。
在耆阇窟,佛陀微笑着悟得禅的喜悦。
作者介绍: 奕绘,清代诗人,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影响,注重情感的抒发和哲理的探索,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与自我情感的深刻感悟。
《霓裳中序第一》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开篇以“幽姿那忍折”引入,展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不舍,接着描绘了清明时节花与雪交融的景象,暗含春天的凋零与美丽的短暂。墙角的“淡妆”是对自然的拟人化,赋予了大自然以温柔的形象。
随着诗意的发展,晶莹的帘子映照出春色的明灭,象征着生命的变化与无常。诗人在“销魂处晶莹泪眼”的描写中,表达了情感的细腻与深切,似乎在诉说着内心的柔情与对往昔的追忆。最后,诗人提到“有情无胜劣”,指出情感的本质,并通过“耆阇窟如来拈后,一笑悟禅悦”引导读者去思考超越世俗的内心觉悟,体现出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追求。
整首诗以优美的意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获得了对人生、情感的思考与领悟,展现了清代诗人的艺术风范与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最终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觉悟。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层次,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反映出诗人对生命与情感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幽姿”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风景
B. 优雅的姿态
C. 清明的花
答案:B.
“销魂处晶莹泪眼”中的“泪眼”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深情
答案:C.
“有情无胜劣”意味着什么?
A. 情感有优劣之分
B. 情感的本质是平等的
C. 情感必然导致痛苦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无常,二者都呈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但奕绘的作品更加强调内心的哲思与情感的深邃。
这些书目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清代诗词的艺术与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