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3:25
结伴欢游野趣长,
诗才深恐负重阳。
难除今日登高俗,
预想明年此会狂。
吟兴剧防租吏败,
兵灾愿借菊花禳。
中原莫得平安信,
忧国还须罢举觞。
结伴外出游玩,享受大自然的乐趣,
我担心自己的诗才无法配得上重阳佳节。
今天登高的习俗难以摆脱,
我预想明年再次欢聚时会更加狂欢。
吟唱的兴致太过,恐怕被租吏打扰,
在战乱中,我希望借菊花祈求安宁。
中原地区没有平安的消息,
忧国忧民之际,还是应该停止饮酒举杯。
王松,清代诗人,生活在清朝的中后期。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常常带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作品在当时受到较高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期间,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虽在重阳佳节之际与友人欢聚,但内心却充满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关心与思考。
王松的《九日宴游南郊和韵》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欢愉场景,呈现出一种矛盾的情感。一方面,诗人和友人欢聚在一起,享受着自然的乐趣;另一方面,诗人却因国家动荡、战乱而感到忧心忡忡。整首诗在欢快的表象下,潜藏着对国家和民众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的前两句通过“结伴欢游”和“诗才深恐”展示了诗人对友谊与诗歌的渴望,而后两句则转向对未来的思考与无奈,表现出对明年重阳节的期待与担忧。中间几句则将个人的游玩兴致与社会动荡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纠结。在“兵灾愿借菊花禳”一句中,菊花不仅是重阳节的重要象征,也寄托了诗人对平安的祈求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体现了王松作为清代诗人的风格特征,同时也传达了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展现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欢乐的外表下,深藏的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展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王松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在重阳节,人们常常会做什么活动?
诗中提到“菊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王松《九日宴游南郊和韵》与杜甫《登高》两首诗均表现了在特定节日中对人生与国家的思考。王松的诗歌更显世俗的欢乐与忧虑交织,而杜甫则更多地体现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与对国家的忧虑,反映出两位诗人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对人生的不同理解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