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22:35
沣水店头春尽日,送君上马谪通川。
夷陵峡口明月夜,此处逢君是偶然。
一别五年方见面,相携三宿未回船。
坐从日暮唯长叹,语到天明竟未眠。
齿发蹉跎将五十,关河迢递过三千。
生涯共寄沧江上,乡国俱抛白日边。
往事渺茫都似梦,旧游流落半归泉。
醉悲洒泪春杯里,吟苦支颐晓烛前。
莫问龙钟恶官职,且听清脆好文篇。
别来只是成诗癖,老去何曾更酒颠。
各限王程须去住,重开离宴贵留连。
黄牛渡北移征棹,白狗崖东卷别筵。
神女台云闲缭绕,使君滩水急潺湲,风凄暝色愁杨柳,月吊宵声哭杜鹃。
万丈赤幢潭底日,一条白练峡中天。
君还秦地辞炎徼,我向忠州入瘴烟。
未死会应相见在,又知何地复何年。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22:35
沣水店头春尽日,
送君上马谪通川。
夷陵峡口明月夜,
此处逢君是偶然。
一别五年方见面,
相携三宿未回船。
坐从日暮唯长叹,
语到天明竟未眠。
齿发蹉跎将五十,
关河迢递过三千。
生涯共寄沧江上,
乡国俱抛白日边。
往事渺茫都似梦,
旧游流落半归泉。
醉悲洒泪春杯里,
吟苦支颐晓烛前。
莫问龙钟恶官职,
且听清脆好文篇。
别来只是成诗癖,
老去何曾更酒颠。
各限王程须去住,
重开离宴贵留连。
黄牛渡北移征棹,
白狗崖东卷别筵。
神女台云闲缭绕,
使君滩水急潺湲。
风凄暝色愁杨柳,
月吊宵声哭杜鹃。
万丈赤幢潭底日,
一条白练峡中天。
君还秦地辞炎徼,
我向忠州入瘴烟。
未死会应相见在,
又知何地复何年。
在沣水边的客栈里,春天的最后一天,我送你上马去通川。夷陵峡口的明月之夜,我们在这里相遇实属偶然。我们五年才见一次面,携手相伴三天却未曾回船。坐到日暮时分,我只能长叹,聊到天明却无法入睡。齿发渐老将近五十,河山迢递已过三千里。我们的生命共同寄托在这沧江之上,故乡早已抛在白日的边缘。往事渺茫如梦,旧游已流逝到半归泉。醉中悲泪洒在春酒里,吟苦支颐在晓烛前。不要问我老去后的官职如何,且听那清脆的好文篇。别后我只成了诗癖,老去时何曾再醉酒。各自都有行程要走,重开离宴贵在留连。过黄牛渡时,北面划桨,白狗崖东边,卷起了离别的筵席。神女台上,云雾缭绕,急流湍滩,水声淙淙。风中凄凉,暮色愁苦杨柳,月下寂静,杜鹃啼声凄凉。万丈高的红旗在潭底闪耀,一条白练悬挂在峡中天空。你还回到秦地,辞别了炎热的荒野,而我向忠州走去,迎来瘴气的烟雾。未死时或许还能相见,但又不知道在何处,在何年。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平易近人,擅长描写生活琐事和社会现实,特别是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表达了他对友人的依依惜别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中描绘了与友人相聚的短暂与珍贵,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重聚的渴望。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好友在沣水边的离别场景,情感真挚而深沉。开头的“春尽日”便设定了离别的氛围,随即通过地点与时间的交融,展示出诗人与友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与感伤。诗中对时间流逝的感叹,特别是“齿发蹉跎将五十”,揭示了白居易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每一个意象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如“明月夜”象征着友情的纯洁与美好,而“醉悲洒泪春杯里”则展现了诗人对逝去青春的哀伤。
诗的后半部分,白居易以丰富的自然景象来衬托离愁,黄牛渡、白狗崖、神女台等地名生动而形象,构建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使得离别的情感更为浓烈。最后两句“未死会应相见在,又知何地复何年”,将友谊与人生的无常结合在一起,令人感慨万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白居易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白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际关系的珍贵与人生的无常。同时,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传达出一种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夷陵”位于哪个省?
诗中“齿发蹉跎将五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黄牛渡”象征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