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采荔子十绝 其十

《采荔子十绝 其十》

时间: 2025-07-29 00:20:36

诗句

传得上林种,曾于艮岳栽。

吾君无嗜好,不贡一株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0:20:36

诗词名称: 采荔子十绝 其十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传得上林种,曾于艮岳栽。吾君无嗜好,不贡一株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说,荔子的种子传说最早是在上林苑种植的,早先也曾在艮岳山上栽种过。然而,吾王并不喜爱这种果实,因此没有贡品送来。

注释:

  • 传得上林种:传说荔子最早是在上林苑种植的。上林苑是古代皇家园林。
  • 艮岳:艮岳是指艮山,可能是某个特定的山名。
  • 吾君:指作者所效忠的君王。
  • 无嗜好:没有特别的嗜好或喜好。
  • 不贡一株来:没有进贡任何一株荔子。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尧臣,号石翁,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派著称。他的作品深受当时社会变革影响,表现出士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政治动荡,诗人通过描写荔子的来历,隐喻了对君王的失望和对国家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借荔子的传说,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深切失望。上林苑作为皇家园林,象征着荣华富贵,然而荔子的种植却因君主的冷淡而无缘进贡,表现了君王对民间美好事物的漠视。诗中“吾君无嗜好”的直白切入,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失落。刘克庄通过这种对比,突显出政治与民生之间的隔阂,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整首诗虽然言简意赅,却在平淡中蕴藏了深刻的政治寓意,读后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传得上林种”:开篇即提起荔子的种植历史,引入主题。
    • “曾于艮岳栽”:接着提到荔子曾在艮岳栽种,表明其传播广泛的历史。
    • “吾君无嗜好”:点明君主的态度,直接转入对君主的批评。
    • “不贡一株来”:结尾处将情感聚焦,强调君主的冷情。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前后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荔子的象征意义不仅限于水果,更代表了人民的期望与美好生活。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荔子的种植历史,折射出对君主冷漠无情的批评,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失落,同时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意象分析:

  • 荔子:象征着丰饶与幸福,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上林苑:象征着皇家权力与富贵。
  • 艮岳:可能代表着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荔子的种植最早传说在何处?

      • A. 艮岳
      • B. 上林苑
      • C. 沧海
      • D. 齐鲁
    2. 吾君对荔子的态度是什么?

      • A. 热爱
      • B. 无嗜好
      • C. 崇拜
      • D. 渴望
    3. 诗中提到的艮岳是指什么?

      • A. 一种水果
      • B. 一座山
      • C. 一位君王
      • D. 一片园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诗词对比:刘克庄的《采荔子十绝 其十》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使用自然意象来表达情感,但刘克庄更为直接地批评社会,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的孤独与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一萼红 红梅二首 其一 一萼红 忆吴门旧游,赋此解,寄社中诸子,用白石韵 一萼红 蛙泸产秋海棠,涧阿岩罅处处有之,紫白花者尤异 一萼红 东轩即事 一萼红二首 其二 一萼红二首 其一 一萼红•春日东园 一萼红 重过老庙 一萼红 舟过小村,幽景殊胜,因动莼鲈之感 一萼红 墙角小梅,未春忽放,因忆东园万树摧残可怜,哀吟成调,歌竟凄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青门种瓜 小字头的字 赤字旁的字 势不可挡 齿字旁的字 金犊 斯拉夫人 旨结尾的成语 旷日引久 八字旁的字 泽结尾的成语 辰字旁的字 老死牖下 丈母 凝正 垂首帖耳 金粟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