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丁酉重九日宿顺昌步云阁绝句七首呈味道明府

《丁酉重九日宿顺昌步云阁绝句七首呈味道明府》

时间: 2025-04-27 13:15:29

诗句

傍邑曾为劫火尘,独兹犹是太平民。

儿时所历今三纪,便唤溪山作故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15:29

诗词名称: 丁酉重九日宿顺昌步云阁绝句七首呈味道明府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傍邑曾为劫火尘,独兹犹是太平民。
儿时所历今三纪,便唤溪山作故人。

白话文翻译:
邻近的城镇曾经遭遇过火灾的灰烬,如今这里仍然是和平的百姓。
我在童年时经历的事情,如今已经过去了三个纪元,
我把这溪山称作老朋友。


注释:

  • 傍邑: 附近的城镇。
  • 劫火尘: 劫难中的火灾留下的灰烬。
  • 独兹: 这里,指诗人所处的地方。
  • 太平民: 和平的百姓,生活安宁的人。
  • 儿时所历: 童年时经历的事情。
  • 三纪: 三个纪元,指时间的推移。
  • 溪山: 溪流和山峦,形容故乡的风景。
  • 故人: 旧友,意指与自己有深厚感情的地方。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某一典故,但“劫火”可理解为历史上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反映出社会动荡与个人的安宁对比。诗中提到的“太平民”暗示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紫岩,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绘山水风景,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重阳节,正值秋季,诗人借助节日的契机,回忆过去,感慨时光流逝,表达对故乡的眷恋与对平静生活的珍惜。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感慨的场景,作品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现实的宁静。第一句提到的“劫火尘”,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灾难与动乱,暗示了宁静生活背后的不易。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第二句中“太平民”一词,彰显了诗人对当下安宁生活的珍视和向往,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幸福。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用“溪山作故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厚感情,既是对自然的依恋,也是对童年美好回忆的追溯。这种情感在诗中以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呈现,令人倍感动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傍邑曾为劫火尘”:回想过去的灾难,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
    • “独兹犹是太平民”:强调当下的安宁,反映出对和平生活的珍惜。
    • “儿时所历今三纪”:时间的流逝让人感慨,童年记忆愈加珍贵。
    • “便唤溪山作故人”:将自然与故乡视作老朋友,表达了深厚的情感联结。
  •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对比历史的动荡与现实的安宁,增强诗意。
    • 拟人: 将溪山拟作“故人”,表现出情感的亲切与温暖。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对安宁生活的珍视,以及对故乡深切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平静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劫火: 象征历史的创伤与动乱。
  • 太平民: 代表安宁生活与幸福的追求。
  • 溪山: 自然的象征,寄托了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劫火”指的是什么?
    A. 灾难的灰烬
    B. 大火的燃烧
    C. 自然景观

  2. “太平民”意指:
    A. 生活安宁的百姓
    B. 贫困的人民
    C. 战争中的士兵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描绘理想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山水的美丽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李白的山水诗:李白的诗多表现豪放与奔放,而刘克庄则更注重细腻情感与生活的安宁。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不同的山水观与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怀 其一 寄商察院 方壶自咏 其四 方壶自咏 其三 方壶自咏 其一 竹洲见寄次韵 重阳赵使君惠酒 仲春溪行即事 中元夜兴 中秋月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母字旁的字 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 金字旁的字 小衫 叶脉 委委屈屈 前言不答后语 虎字头的字 豪门贵宅 丨字旁的字 头眩目昏 沮泞 包含痼的词语有哪些 考风 耀魄宝 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牙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