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无闷·题五峰草堂图卷,苍虬为愔仲绘

《无闷·题五峰草堂图卷,苍虬为愔仲绘》

时间: 2025-05-03 17:46:13

诗句

丛桂留人,今日付谁,聊趁愁边写与。

有五老嵯峨,自来庭户。

多少神仙境界,恁赋出、孤蓬惊沙句。

曰归赋罢,呼猿放鹤,料天难许。

羁绪。

托豪素。

想觅壑寻邱,幼舆前度。

羡结社西泠,旅鸥分住。

传有知言作者,入画苑、名防争墩误。

转笑我、头白天涯,还梦石湖渔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46:13

原文展示

无闷·题五峰草堂图卷,苍虬为愔仲绘
作者: 章钰 〔清代〕

丛桂留人,今日付谁,聊趁愁边写与。
有五老嵯峨,自来庭户。
多少神仙境界,恁赋出孤蓬惊沙句。
曰归赋罢,呼猿放鹤,料天难许。
羁绪。托豪素。
想觅壑寻邱,幼舆前度。
羡结社西泠,旅鸥分住。
传有知言作者,入画苑名防争墩误。
转笑我头白天涯,还梦石湖渔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桂花树下的感慨,今天的情绪又将倾诉给谁呢?我在忧愁的边缘写下这些文字。五座高峰巍峨耸立,早已成为我庭院的一部分。多少神仙般的境界,都被赋予了孤独、感伤的诗句。说到这里,我的创作也该结束了,呼唤猿猴,放飞白鹤,恐怕天上也难以满足我的愿望。心中羁绊,寄托于简单的生活。我想寻觅山谷和丘陵,回到我年轻时的旅途。羡慕与西泠社交往的友人,像旅鸥一样各自分散。传言有知名的作者,进入画坛却因名利而争执误了事。转眼间,我已白发苍苍,仍然在梦中追寻石湖的渔乐。

注释

  • 丛桂:指桂花丛,象征高洁、清雅的情感。
  • 五老嵯峨:指五峰,象征了高大、巍峨的自然景观。
  • 孤蓬惊沙:孤独的蓬草在沙中飘荡,表达孤独与不安的心境。
  • 社西泠:指西泠印社,是一个著名的文人聚会场所,象征文人之间的交流。
  • 石湖:象征宁静的渔乐,暗指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章钰(清代),字懋德,号洮山,福建人。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山水的热爱而闻名于世。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出对人世的思考与感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文人对官场政治的失望,转而寻求自然与心灵的归宿,诗中反映了这一历史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人在桂花树下沉思,体现出一种舒适与愁苦交织的状态。五座高峰的描绘不仅突出了自然之壮丽,也象征着人生态度的高远。孤蓬与猿鹤的呼唤,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渴望,似乎在呼唤一种超脱世俗的自由。

诗中提到的“羡结社西泠”,不仅是一种对文人雅集的向往,也是对当下自我状态的反思。旅鸥分住,象征着人生的漂泊与分离,让人感受到一丝淡淡的惆怅。最后,诗人以白发苍苍的形象自嘲,表达出对过往渔乐的怀念与追寻,诗意悠远而深邃,令人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丛桂留人:桂花丛中,人留这里,是一种对自然的依恋。
  • 今日付谁:对倾诉对象的迷茫,体现内心孤独。
  • 有五老嵯峨:高耸的五峰,象征人生态度的高远。
  • 多少神仙境界:描绘的美好境界与孤独的诗句形成对比。
  • 曰归赋罢:写作即将结束。
  • 呼猿放鹤:希望能与自然和谐共处。
  • 羁绪:表达内心的羁绊与烦恼。
  • 想觅壑寻邱:渴望回归自然,寻找心灵的归宿。
  • 羡结社西泠:对文人聚会的向往,体现文化认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独的心境比作“孤蓬惊沙”,形象生动。
  • 拟人:猿、鹤的呼唤,使自然更具人情味。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加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寻和对世俗纷扰的反思。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花:象征高洁、清雅。
  • 五峰:象征高大、巍峨的自然景观。
  • 孤蓬:象征孤独的心境。
  • 猿鹤:象征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渴望。
  • 石湖:象征宁静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丛桂”象征着什么? A. 高洁、清雅
    B. 孤独、空虚
    C. 繁荣、喧嚣

  2. “羡结社西泠”中的“西泠社”是什么? A. 一种花
    B. 文人雅集的地方
    C. 一种饮品

  3. 诗人的心境主要表现为? A. 忧愁与渴望
    B. 高兴与快乐
    C. 骄傲与自满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结合。

诗词对比

  • 章钰的《无闷》和陶渊明的《饮酒》:两首诗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但章钰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个人境遇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理想的隐逸生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选》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竹枝词(四首) 竹枝词(四首) 竹枝词三首 其三 竹枝词(九首) 竹枝词三首 其二 竹枝词 赠两墩为乐老之章四首 其一 竹枝词 竹枝词二首 其二 竹枝词(九首) 竹枝词 其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户旁的字有哪些?带户的汉字大全 大校 廴旁的字有哪些?带廴的汉字大全 虫字旁的字有哪些?带虫的汉字大全 斫方为圆 面是背非 儒硕 高字旁的字 吐放 艹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艹字旁的字 格物致知 包含揩的词语有哪些 同字旁的汉字解析_认识同字旁的字 鼻字旁的字 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麥字旁的字 寒脾 山雨欲来 酸醨 建之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