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5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58:32
两鬓花。烘成一脸霞。花将人面比,不争差。那年那度东风里,那人家。
两鬓已白的头发,映照出一脸的红霞。花儿将人的面容来比较,谁也不逊色。当年那时候,东风吹拂的地方,那个人的家。
易顺鼎(约1660-1730),清代诗人,字子华,号天池,浙江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作品多次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摘得新》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与人们情感归属的复杂时期。易顺鼎在诗中通过个人的生活感悟,抒发对岁月流逝与青春美好回忆的追忆。
《摘得新》是一首蕴含深情的古诗,表面上描写的是一位老人的美丽与回忆,实则在探讨人生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诗中以“花”与“人”进行对比,巧妙地将人容颜的衰老与自然界的美丽相结合,展现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尽管年华已逝,但内心的美丽与过去的回忆依然存在。诗人用“烘成一脸霞”描绘出的美丽,既是对青春的怀念,也是对人生价值的理解。诗中的“东风”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延续,带来的是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诗的结尾“那人家”更是将个人的感受与生活的普遍性结合在一起,带给读者强烈的共鸣,令人深思。
整首诗以个人的衰老与对青春的怀念为主题,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回忆的珍视。尽管岁月无情,但内心的美好与回忆却历久弥新。
诗中“两鬓花”主要指什么?
“烘成一脸霞”的比喻意指?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易顺鼎与王之涣的诗歌都表现了对时间与自然的深刻感悟,但王之涣更倾向于展现外部风景的壮阔,而易顺鼎则深入内心,抒发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