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摘得新 其二 咏玉簪花

《摘得新 其二 咏玉簪花》

时间: 2025-05-06 19:23:08

诗句

白玉簪,瑶池月影临。

搔头斜照水,鬓云侵。

阿谁不放愁心展,正多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23:08

原文展示

白玉簪,瑶池月影临。搔头斜照水,鬓云侵。阿谁不放愁心展,正多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朵白玉簪花在月光下的景象。诗人用手轻轻拨弄头发,月光斜斜地照在水面上,鬓发如云般低垂。谁能不放下心中的忧愁,正是因为内心的多愁善感。

注释

  • 白玉簪:指一种白色的玉制发簪,用作装饰。
  • 瑶池: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美好和宁静。
  • 搔头:指轻轻拨弄头发,表示思索或沉思。
  • 鬓云:形容头发如云般飘逸。
  • 愁心展:指放下心中的忧愁,释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元恺(生卒年不详)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玉簪花的咏唱,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摘得新 其二 咏玉簪花》以白玉簪花为切入点,营造了一种清幽的意境。诗的开头描绘了白玉簪花在月光映照下的美丽,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接着,诗人通过“搔头斜照水,鬓云侵”两句,展现了一个思索的姿态,仿佛在沉思中感受到内心的喧嚣与宁静的对比。最后一句“阿谁不放愁心展,正多心”更是引发了对人情世故的思考,表达了人们在美丽景色面前,依然难以摆脱内心的忧愁。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敏感与思考,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奈却又美丽的淡淡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玉簪,瑶池月影临:描绘了白玉簪花在月光下的清丽,结合“瑶池”这一典故,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美感。
  • 搔头斜照水,鬓云侵:通过“搔头”动作,表达了思考的状态;“斜照水”则暗示了月光的柔和与水面波光粼粼的美丽。
  • 阿谁不放愁心展,正多心:反问句式,直击人心,表达了诗人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洞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鬓云”比作云,形象地描绘了头发的飘逸。
  • 对仗:整首诗语言对称,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内心忧愁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玉簪:象征着纯洁与美丽。
  • 瑶池月影: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意象。
  • 愁心:象征着人类普遍的情感困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玉簪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A. 财富
    • B. 纯洁
    • C. 忧愁
    • D. 友情
  2. “搔头斜照水”中“搔头”表示什么?

    • A. 高兴
    • B. 沉思
    • C. 疲惫
    • D. 愤怒

答案

  1. B. 纯洁
  2. B. 沉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摘得新 其二 咏玉簪花》和李白的《静夜思》都表现了在月光下的思考与情感,但前者更加强调个人的忧愁,而后者则更多地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精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词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点绛唇 和武公望催梅三首 其二 遣兴四首 再酬汤无邪 上湖北赵司仓三首 点绛唇 送邓彦霄 唁陈颐刚颐大二兄 食菜作二首 送鲍判官解官归浙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月头 千古一辙 曰字旁的字 私字儿的字 陆输 醮火 屦及剑及 言行若一 投畀豺虎 包含绁的词语有哪些 尺开头的成语 耳刀旁的字 设心积虑 非知之难,行之惟艰 黄字旁的字 出出溜溜 折文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