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念奴娇(寿王守母)

《念奴娇(寿王守母)》

时间: 2025-05-02 12:10:10

诗句

瑶池高会,见云香凤背,风柔鹤膝。

天遣月卿来拜舞,新拜玺书增秩。

有母能贤,生儿如此,总是前身佛。

孙曾戏彩,慈颜一笑闲逸。

曾向浑尺轩中,共评今古,手写王言綍。

个里乃翁棠荫在,映得梅仙山碧。

人爱黄堂,祝萱堂寿,拍拍欢声溢。

明年宣劝,蟠桃火枣庭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0:10

原文展示

瑶池高会,见云香凤背,风柔鹤膝。天遣月卿来拜舞,新拜玺书增秩。有母能贤,生儿如此,总是前身佛。孙曾戏彩,慈颜一笑闲逸。曾向浑尺轩中,共评今古,手写王言綍。个里乃翁棠荫在,映得梅仙山碧。人爱黄堂,祝萱堂寿,拍拍欢声溢。明年宣劝,蟠桃火枣庭实。

白话文翻译

在瑶池的盛会上,看到云雾缭绕的香凤背影,微风轻拂如鹤膝般柔和。天上派遣的月卿前来拜舞,新的册封文书使得地位更加显赫。若有贤母,才会生出如此优秀的儿子,这都是前生修来的福报。孙儿们嬉笑打闹,慈祥的面容显得无比悠闲。曾经在浑尺轩里,大家共谈古今,亲手写下王言的绳带。在这里,祖父的棠树荫下,映衬着梅仙山的碧绿。人们喜爱黄堂,祝愿萱堂的长寿,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空间。明年再来劝说,蟠桃和火枣果实丰硕。

注释

  • 瑶池高会:指神仙聚会的地方,典出《西游记》。
  • 云香凤背:形容美丽的凤鸟,寓意高贵、优雅。
  • 月卿:古代神话中的月神,象征美丽和柔和。
  • 前身佛:暗指前生修来的德行。
  • 浑尺轩:古典诗词中的雅致居所,象征文人雅集。
  • 黄堂、萱堂:分别象征父母的居所,表达对父母的祝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公昴,宋代诗人,以其才华横溢和书法出众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念奴娇(寿王守母)》创作于李公昴晚年,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借助对亲情的赞美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念奴娇(寿王守母)》是一首充满亲情与美好祝愿的诗作。诗中通过瑶池高会的美妙场景,展现了人间的温暖与和谐。开篇以“瑶池高会”引入,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紧接着描绘了月卿的优雅舞姿,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写贤母生出的优秀儿子,强调了母亲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对母爱的赞美与感恩。

在诗的中段,孙儿们的嬉戏与祖父的慈祥相映成趣,生动地描绘了家庭的温情与乐趣。诗人借助“黄堂”和“萱堂”的意象,表达了对父母长寿的祝愿,传达出深厚的亲情。这种对家庭温暖的歌颂,反映了社会对亲情的重视与珍视。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家庭的赞美,更是在动荡的时代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既有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又有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瑶池高会,见云香凤背,风柔鹤膝: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聚会场景,给人一种高雅、清新的感觉。
  • 天遣月卿来拜舞,新拜玺书增秩:突显出天上神仙的祝福和提升,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 有母能贤,生儿如此,总是前身佛:强调母亲的贤良对孩子的重要影响,暗示因果法则。
  • 孙曾戏彩,慈颜一笑闲逸:描绘了家庭的温暖,祖辈与孙辈的快乐互动。
  • 曾向浑尺轩中,共评今古,手写王言綍:表现了家庭成员间的深厚情谊与共同的文化追求。
  • 个里乃翁棠荫在,映得梅仙山碧:以自然景色衬托家庭的宁静与和谐美好。
  • 人爱黄堂,祝萱堂寿,拍拍欢声溢:表达了对父母的祝福,展现出生活的欢乐。
  • 明年宣劝,蟠桃火枣庭实:展望未来,期待丰收与幸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母亲的贤良比作“前身佛”,强调母亲的伟大。
  • 对仗:如“黄堂、萱堂”,工整且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诗的美感。
  • 拟人:对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得诗句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亲情为主题,赞美母亲的伟大和家庭的温暖,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

意象分析

  • 瑶池:象征着美好的生活和神秘的仙境。
  • 云香凤:象征着高贵和优雅。
  • 黄堂、萱堂:象征着家庭和亲情,表达了对父母的祝福。
  • 蟠桃、火枣:象征着丰收与幸福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瑶池”象征什么? A. 家庭
    B. 美好的生活
    C. 亲情

  2. “有母能贤”中的“贤”指的是什么? A. 富有
    B. 聪明
    C. 善良

  3. 诗中“蟠桃”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幸福的未来
    C. 亲情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李公昴的《念奴娇(寿王守母)》与杜甫的《春望》都展现了对家庭和生活的深刻思考,但李公昴更侧重于亲情的描绘,杜甫则更关注社会和政治的变迁。两者各有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九日感事三首 其一 九日亭上独酌六弟送盘飧至有怀 九日过国臣弟南庄 九日同吕山人登览旷亭 九日将至衢州寄杨使君 其一 九日同陈敬甫梁伯龙登马鞍山得高字 九日 九日同欧博士顾舍人南都礼上人过普恩寺访吕山人 九日方晦叔同登北城楼兼示真上人二首 其一 九日昆峰赐饮拟和刘静修先生九日九饮歌韵体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足字旁的字 装神弄鬼 士字旁的字 折节待士 逐开头的成语 诩诩 亅字旁的字 秦开头的成语 天堂 羽字旁的字 二字旁的字 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蹦踧 目知眼见 芝艾并焚 适遘 毒药苦口 简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